本文目录一览:
白色金针菇栽培菌丝体培养
1、白色金针菇栽培菌丝体培养的关键要点如下:温度控制:培养室的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0℃,这是确保菌丝体正常生长的关键。湿度调节:空气湿度应保持在60%70%的适宜范围内,这样的环境有利于金针菇的生长发育。空间布局:在空间布局上,每平方米可以摆放390瓶菌瓶,这样的密度有利于菌丝的均匀分布。
2、适宜的栽培时间,一般适宜在10月份至翌年3月栽培出菇。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以木屑和米糠为宜,最好要经过1年以上的堆积处理。装瓶灭菌:培养料表面要压实,并保证每瓶装入的培养料相等,松紧一致、高低一致。瓶盖封好后,要立即进行灭菌处理。
3、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 白色金针菇大多数属低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18~20℃,菇菌形成适温10~13℃,子实体生长适温6~8℃。据此,白色金针菇一般适宜在10月份至翌年3月上旬栽培出菇。
4、适时采收:当菌柄长而不开伞、颜色呈淡乳白色时,即可***收。***收时一手按住菌床,一手轻握菇丛从根部摘下。***收后清理床面卫生,喷水后覆盖薄膜。连续数天喷水待下茬菇长出。菌糠还田:栽培过金针菇后的菌糠中还有较高的有机物及氮、磷、钾等营养素。
5、养料配制.由于金针菇它是由一种菌丝体发育而来的,所以在种植前我们需要配置好培育这种菌丝体的养料,通常我们主要是以棉籽壳为主,其次就是适量的加入麦麸、石膏、木屑以及玉米芯等材料,然后将这些材料堆放在消毒之后的地上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每天至少要搅拌三次,三天之后就可以进行装料。
金针菇瓶栽不出菇怎么办
1、湿度,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3%~65%时,菌丝生长较快。含水量过多,菌丝生长缓慢,甚至不能向基质伸展下去,但因金针菇不能在子实体上喷水,实际配料时含水量以70%为佳。菌丝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左右、如果湿度太大,就会增加菌种瓶的污染率。
2、准备培养料 培养料以木屑和米糠为宜,且最好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堆积处理。堆积处理有助于培养料的发酵和腐熟,为金针菇的生长提供更好的营养环境。装瓶与灭菌 将处理好的培养料装入瓶中,表面要压实,并保证每瓶装入的培养料相等,松紧一致、高低一致。
3、当菌丝长满后,用搔机或手工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通过搔菌可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整齐发育。搔菌后应及时进行催蕾处理,给予足够的低温***,促使原基形成。均育管理:均育是抑制处理的过渡阶段,此时空气环境力求接近自然状态。以促菇蕾在低温环境中分化分枝,为金针菇的后续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4、目前国内的金针菇栽培,催蕾出菇的方法主要是直生法、搔菌法和再生法。(1)直生法直生法是传统的季节性金针菇栽培方法,当栽培袋菌丝培养成熟后(在适宜栽培季节条件下通常接菌后30天左右),自然气温降至13~16℃时拔去棉塞,给予散射光线,增加空间相对湿度,诱导菇蕾形成。
5、培养金针菇需要氧气。金针菇是好气性,必须有足够的氧气供应才能正常生长,因此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发育阶段,需要足够的氧,否则,菇的生长缓慢,菌柄纤细,不形成菌盖,成针尖菇。金针菇的子实体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敏感,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时就抑制菌盖的发育,超过5%时,便不能形成子实体。
金针菇栽培塑料瓶瓶颈短有什么缺点
金针菇栽培有瓶栽、袋栽、压块栽、箱栽等方式。瓶栽是国内外栽培的主要方法,瓶栽的优点是便于管理,不易染杂菌,商品质量高。 金针菇专用培植瓶,包括瓶体,瓶颈,瓶盖和瓶底。如果塑料瓶瓶颈短就不能满足金针菇的发育的营养要求等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培育金针菇。
菇蕾发生不整齐。主要原因:没有搔菌,老菌种上先形成菇蕾;搔菌后没有及时加湿,料面干燥,影响菌丝恢复生长;袋筒撑开过早,引起料面水分蒸发。预防措施:通过搔菌将老菌种块刮掉,同时轻轻划破料面菌膜;催蕾阶段做好温、湿、气、光四要素的调节;待料面有原基出现后再撑开袋筒。
因此,推广金针菇栽培技术,发展金针菇生产,对振兴农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扩大外贸出口,均具有积极意义。金针菇是我国最早栽培的一种食用菌,栽培金针菇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专用塑料瓶、玻璃菌种瓶、广口罐头瓶,塑料筒袋、栽培床或栽培箱,以及其他广口瓶和各种瓦罐都可用来栽培金针菇。
因此,从技术角度看,金针菇水培是可行的。金针菇水培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选择合适的容器和营养液。容器可以是玻璃瓶、塑料瓶或陶瓷盆等,营养液是水培植物的关键,需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和水分。营养液的配制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