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实不漏水,面积2—10亩,以保持一定水位的较低洼稻田为好。
加高加宽田埂,田埂高50cm,底宽50cm,顶宽40cm, 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纱网做防逃设施,膜或网高出埂面20cm,埋入地下10cm。
插秧前重施底肥, 每亩施鸡、 猪粪250Kg,繁殖天然饵料,促进泥鳅生长。水稻插秧结束后,稻田每隔15天追施鸡、猪粪每亩25kg,直到8月中旬结束。
野生泥鳅和养殖泥鳅哪个好钓鱼?
野生泥鳅如果你在菜市场看到就赶紧买吧,买到就是赚到,比起一般的泥鳅肯定味道更好,营养价值更高,下面来看野生泥鳅的特征和养殖泥鳅的区别。
一,泥鳅的特征
泥鳅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二,野生泥鳅和养殖泥鳅的区别
1、看规格
自然水体中的野生泥鳅,都是天然繁育增殖,所以,当人工捕捞时,就会捕捉到不同生长阶段的泥鳅,个体大小参差不齐。并且,捕捞者的目的也是为了售卖,所以一般不去筛选规格,所以,卖的野生泥鳅也就规格不一,大大小小的了。人工养殖的泥鳅都是进购苗种进行养殖,为了便于养殖管理,苗种规格比较整齐,大小差不多。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养殖出的商品泥鳅大小也不会相差太大。
2、看体表
由于捕捞方式不同,如地笼、网等,再加上自然水体环境不同,捕捞难度大,捕起的野生泥鳅体表都会受到一定的损伤,或者带些污物。养殖泥鳅相对来说捕捞更容易些,受伤情况少。
3、看精神
一批野生泥鳅里,可能存在捕捞的时间不一样的群体,暂养时间太长的话,个体活力就有所差别,有的还活力十足,有的没精打***。养殖泥鳅一般都是同一天起捕的,“精神状态”上差别不会太大。
4、看品种
养殖泥鳅的苗种多数也是人工繁殖而来,所以品种一致,十条里面也几乎不会有一条杂品种。野生泥鳅品种就可能不止一种,甚至会有野杂鱼和个体小的黄鳝混在其中。
我们这去市场里买泥鳅,商家会用大盆装了让人挑,如果真有野生的,还是好分辨的。另外,现在野生的少了,有的人捕到了,也会自己拿出来卖。还有,如果熟悉捕野生泥鳅的人,直接和他买就行。
三,泥鳅养殖效益
1,养一亩泥鳅的成本
泥鳅的养殖投入主要是苗种和饲料,新手养殖泥鳅大多会选择寸苗(3~5厘米规格的泥鳅苗),目前养泥鳅寸苗一亩田需要约3500元投入。饲料主要选择蛋白含量在36%以上浮性鱼饲料,根据现在的养殖水平养殖一斤泥鳅的饲料成本是4.8元,泥鳅的亩产量一般在2000斤以上,饲料成本需要9600元。正常防疫消毒及调水
泥鳅如何养殖?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1
2
把池塘的水放干,淤泥清理干净,并使用漂***进行消毒处理
3
4
购买泥鳅育苗后要及时放入池塘中,放养后的10天至15天不需要进行喂食,玉米粉、麦麸、蛋黄、骨粉、贝壳粉等小颗粒形状的饲料都可以喂食,喂食主要是在夜晚进行。
5
每天都要进行巡查池塘,观察池水的透明度,池塘周围的防护栏也要仔细的进行检查,防止家禽进入
泥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近几年来市场前景也很不错。养殖泥鳅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但是养殖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比较多。
泥鳅是微鳞鱼的一种,它有三个呼吸系统,所以比较耐运输,在无氧的条件下还可以存活20天左右。那么,泥鳅养殖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东西呢?
1,最好是在土塘里养殖泥鳅,因为泥鳅需要钻泥,如果是天然的土塘就更好啦。土塘里的水深要控制在1.2米左右。
2,可以在土塘里种一点水葫芦,给泥鳅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水葫芦疯长之后还要对其进行清理,保障水质。
3,25度左右的水温最适合养殖泥鳅,如果天气特别热的话,水里容易出现缺氧的情况,这时候要及时给池内注入新的水。
4,泥鳅是杂食鱼类,在给它投食的时候要注意各种营养的搭配,可以给它投喂鱼粉、菜饼或者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饲料;投喂频率在一天三次就可以了。
5,做好疾病预防,以每个月一次、持续5天的频率在泥鳅的饲料中加入抗生素、维生素等再进行投喂。
6,定期用微生物制剂来改善池塘水的质量,也可以在整个池塘内用漂***或生石灰泼洒,这样可以有效预防鱼病。
7,及时清理池中泥鳅的敌害,如小老鼠、水蛇等。
总的来说,想养好泥鳅要做好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
答题助理:乡村人儿
#我们热爱乡村生活,向往大自然,喜欢讨论,如果你们也喜欢,请帮忙点赞评论,谢谢关注不胜感谢。
随着国农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许多外出经商及务工者纷纷回农村发展,加入泥鳅养殖行列的确不少。根据笔者多年养殖的经历,新手养殖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可以少走弯路。
选好场地:交通方便,有一定水源的条件,土地租金合理,有现成的鱼塘最好,能与周围农民搞好关系。
搞好基建:池塘改造不能马虎,哪怕多花点时间和资金,池塘埂做结实不漏水,做好防逃防敌害,养殖场排水畅通避免涨水被淹。
***购好苗:找有资质的苗场***购规格稍大的苗,成活率高且生长好,每亩池塘泥鳅苗成本尽量控制在3000元以下。
加强管理:泥鳅病害较少且不缺氧,日常管理较为轻松。一是管好水,通过调节水质不能让水出现污染;二是做好***性和细菌性疾病预防;三是防止鸟害等敌害。
注意环保:特别是养殖密度偏高的池塘,水质出现污染需要换水,不能直接外排。应集中到提前预备的池塘净化处理,净化池塘适当放花鲢、白鲢鱼,种植水生蔬菜或水草,结合消毒和微生物净化,水质合格后再循环用于生产。
笔者头条号/泥鳅日记,微信公众号dzyz168,诚与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