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一张蚕的利润是多少?
养蚕的利润主要取决于蚕的品种、数量、所在地区和市场行情,但总体来说是有利润的。
例如,现在一般的养蚕品种是金白蚕,幼虫期为25天左右,成虫期为10天左右,单只重量为3-4克,一定的条件下一个月可生产40万只幼虫,出售后可获得5000-6000元的收益。
因此,养蚕的利润还是不错的。
同时,养蚕对于环境保护也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促进生态平衡和种植业发展。
1万只蚕一年的利润?
养殖一批蚕的收入为4880元左右。按照一年养殖6批进行计算,总计可以赚29280元。
根据当前的市场行情来看,蚕的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在30元一斤上下,当然受到产地的分布以及市场需求的不同,其价格也会存在些许差异。但整体波动不大,另外还有一些蚕丝、蚕茧制成的加工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也是高低不一
有人说广西的蚕茧价格总是忽高忽低的,你觉得是为什么?
我是广西人,但我并不养蚕,我地也无人养蚕,所以我对重茧的价格、行情并不知晓,不敢妄加评论。不过现在是市场经济,某些商品(尤其农产品)价格忽高忽低跌宕起伏,并非什么稀奇之事。所以我认为广西的蚕茧价格忽高忽低,并不存在什么忽悠之事。
蚕茧,是桑蚕的茧,里面有蚕的蛹体,茧层可以用来制作丝绵和绢纺的原材料。
历史以来,江南地区养桑蚕的老百姓最多,量也很大。其它地方也有养桑蚕的,比如广西,主要在宜州、柳州、百色这一带区域。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乡也有人养过桑蚕,但只是养了两年时间,因为蚕茧收购价格低,产量小,质量不够好而不养了。
在广西柳州、宜州、百色那边,从相关报道上来看,貌似种桑养蚕的人很多,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一旦出现蚕茧供过于求的情况,那么蚕茧的价格自然就会低了,因为市场一时消化不了那么多,而广西的蚕农想要把蚕茧变成现金,只能便宜卖给收购商了。
当蚕茧的量供不应求时,那么收购商就会抢着收购蚕农手里的蚕茧,双方把蚕茧的价格推上去,那么蚕茧的价格自然就会水涨船高。
另外,蚕茧质量的高低好坏,也会跟价格挂钩,成正比关系。
还有,收购商为了把利润最大化,也会对蚕农手里的蚕茧进行压价,或者是前期大量囤积蚕茧,由于别的因素而在蚕茧大量上市时出货,从而影响蚕茧价格走低。
再一个,蚕茧的对手,比如棉花、黄麻,还有化学纤维等等大量上市,冲击消费市场,也会对蚕茧的价格造成忽高忽低的情况的。
作为蚕茧的主产地之一的广西,其价格当然是会随着整个市场价格而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