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成体养殖技术?
1、养殖场地:半精养池可在现有海水养虾池基础上改造,面积一般为40—50亩,池深1.5米,池底平坦且向排水口倾斜,进水口与排水口要严格分开,间隔距离越大越好.精养池一般为10亩左右,池深2.5—3米,最好为圆形或正方形去角成圆弧形,池底向中央倾斜,成锅底形,排水口位于池中心.工厂化养殖池面积为400—600㎡/个。池深1.5米以上。
2、彻底清塘消毒:池塘在放养前必须做到清於、消毒、暴晒。池塘清除底泥后,用生石灰70—80kg/亩化浆均匀泼洒,以杀灭池中有害生物和病原生物;经3—4天晒池后冲洗池塘,将石灰水冲掉;再进水5—10cm,使池水PH值为8.0—8.6,然后按200—250g/亩用量全池泼洒长效水体消毒剂、溴氯海因等,彻底杀灭病原生物和有害生物。
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怎么培育,红褐色水怎么处理?
1. 彻底换水后,全池泼洒“碧水安”(150g/亩·米)+“超能底改王”(250g/亩·米)。
2.过磷酸钙4-5公斤/亩·米+“粒粒氧缓释剂”(200g/亩·米)。
3.迅速培肥。黑金宝(200g/亩·米),配合碧水安(150g/亩·米)。
南美白对虾养到60多天了,水体越来越差,不但发红,还有些发黑、发臭怎么办?
这种水主要藻种为鞭毛藻、裸藻类,由于长时间投饵太多,残留粪便增多,导致溶解氧降低、悬浮物增加、水体富营养化、底质极度老化而造成的。开动增氧机打起的水花为浅红色或浅黑色,水底有腥臭味,易有泡沫,且不易消失。
处理方案:
1.更换新鲜水5~10厘米,用生物菌改底剂2000克/亩·米,全池泼洒,改善水体底部。
2.第二天用水体解毒灵700毫升/亩·米,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
3.两个小时后用枯草芽孢杆菌1000克/亩·米+黑金500克/亩·米,浸泡后全池泼洒。
4.第三天用高浓复合菌种1000毫升/亩·米全池泼洒,当天水色可调节成理想水质。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进排水方便,近海,池坝、进排水闸门牢固,不坍塌,池底平整,底质以泥沙质为好,养殖水源为海水或半咸水,盐度不低于10‰。
2.清池进水:
进水时要用80目的筛绢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池塘,首次进水以80厘米~100厘米水位为宜。
3.肥水及饵料生物的培育:
肥水的目的是通过施肥使水中藻类、轮虫等有益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虾苗入池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饵料生物较少的池塘可通过生物移植的方法补充。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亩施发酵腐熟的有机肥300kg~400kg、尿素3kg、过磷酸钙0.4kg。到放苗时,池水透明度在25厘米~40厘米为宜。此时,饵料生物接近高峰值。
4.开氧机时间及溶氧指标:
傍晚溶氧最高,早上六点溶氧最低,增氧机要多开勤开,要求一亩地配备一台增氧机,每时每刻溶氧均在5~8mg/L最好。养殖后期50天左右的时候,要用药物增氧,每天晚上撒“底加氧”增加塘底底部溶氧。
想养殖南美白对虾,大家有没有什么养殖经验?
您好,我是始祖原年,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水要是不好,虾怎么样也不好
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但最终做出来却不如人意
判断是否是好水,主要是看水的颜色与透明度
从养殖经验角度来看,翠绿色,茶褐色,都属于有益水体
蓝色,蓝绿,墨绿都属于不好的水
透明度要大于>35说明水体偏瘦
小于<15就说明水已经偏肥了,这个时候要注重调水
调水可以很直观的从水色上来判断
通常把调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虾苗下塘前,这个时候主要是肥水
迅速把有益藻群建立起来,进而培育浮游生物
为幼虾下塘后提供充足的活性饵料
通常使用的是有机肥,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肥水膏
肥水膏是经过科学配比,可以满足藻类生长所有营养盐
推荐前期使用肥水膏肥水,迅速建立起有益藻群
这一阶段的水体通常是翠绿色,水体透明度在35CM左右
第二阶段是对虾养殖中期
随着饲料投喂量增加,对虾的排泄量增多
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盐,藻类开始疯狂的生长
会造成水体的PH值波动,特别是早上和晚上
藻类白天释放氧气,晚上会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容易导致池水中的溶解氧量不足及PH值偏低
藻类繁殖过快,很容易倒藻
死亡水藻及老化的藻类沉到水底
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及释放有毒气体
容易导致对虾缺氧及中毒
可以轻度排水换水,及向水中投放芽孢杆菌
从而降低水中营养盐,阻止藻类生长太快
第三阶段对虾养殖到中后期
是对虾***食最旺盛的阶段
此时水体承受能力,达到了养殖最高峰
此时控制不好,极容易倒藻,给养殖带来巨大的损失
如水体透明度小于<375px
这个阶段加大换水量,增加频率投放芽包杆菌
有条件的可以遮一部分阳光,降低藻类的光合作用
向水体中投放腐殖酸钠,也可以达到避光的作用
室外养殖池,这三个阶段的预防与控制 更为重要
直接会导致养虾能不能成功,一定要密切关注藻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