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当前有什么较好的方法治疗小瓜虫病害?
小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小瓜虫繁殖时的适宜水温为15-25℃,因此适当升高温度可以缓解小瓜虫病情。小瓜虫病一般流行于初冬与春末,但当水质恶劣、养殖密度高、鱼体抵抗力低下时,在冬季与盛夏季节也会发生。
在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层面上,笔者对小瓜虫病的防治有以下看法:
一、防
清除池底过多淤泥,用生石灰彻底清塘;鱼种放养前,先检查鱼体体质,确保无小瓜虫感染,入池前可用4%食盐水浸泡3min~5min。
在养殖过程中,注意投喂适口的全价配合饲料,添加抗小瓜虫的复方中草药,以提高鱼体抵抗力。
一旦发现了小瓜虫,有条件的(如小水体)可将池水水温调至26℃以上,保持3-8天,使小瓜虫从鱼体身上脱落,然后转池饲养,并用生石灰对原池进行彻底消毒。
二、治
小瓜虫病目前还是以防为主,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
1、全池遍洒亚甲基蓝,使池水中亚甲基蓝的浓度达到2mg/L,也就是一立方水体药品的用量为2g,连续数次泼洒。
2、全池遍洒福尔马林15-25mg/L,也就是一立方水体用量为20克左右,隔天遍洒一次,共泼药2-3次。
3、也可以准备3斤生姜,加水熬制成生姜水,按每立方水体4毫升生姜水的剂量泼洒。一天一次,连续三天,间隔五天。
以上就是关于小瓜虫防治的所有内容,希望能帮到您!
更多水产养殖信息敬请关注@牧海 ,小编将用更加精彩的内容回馈朋友们的支持,感谢大家!
水产养殖户该如何应对冬天病害高发的“白露季节”?
我认为在这段时间内,一要提高水产养殖塘的水位,增加水量,正常养鱼的塘水增至2米以上,养虾蟹的塘保持在1.3米以上。白露季节之后就是是鱼类快速生长的关键阶段,要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喂养,适时增加高蛋白质饵料的投喂,并且还要增加青绿饵料的投喂,做到均匀、足量、质量好,一定要注意不能饥饱不均!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农地圈微信公号:quandier,三十万新农人聚集的活跃社群
先要说明一点,“白露”是秋季的节气,不是冬季的。
到了“白露”时节,气温开始转凉。按照我们农人的说法,这时候路边植物开始有露水了,所以叫“白露”。
此时,池塘水温受气温影响而成下降趋势,早晚温差大。鱼类进食开始减少,机体新陈代谢变慢,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变弱,再加上温差造成的应激,最容易生病。
这个时候常见的疾病有水霉、烂鳃、肠炎、赤皮等。这时期的管理,还是要做好预防工作:
1、改底调水
经过夏季高温养殖期,水质和底质都积累了很多有害物质。此时,要用改底和改水产品进行调改,例如可以用微生态制剂。
2、控制水位和换水
进入秋季,要适当降低水位,以更好接受阳光。但是,到秋末时期,又要及时加深水位至最深。
要定期换水,并保持水位稳定。
3、消毒杀菌、除虫
消毒要彻底和全面,不仅要对水体消毒,还要对渔具、饵料台等进行消毒。杀虫也是重要工作,***一旦爆发,最容易引起疾病。
4、注意食物卫生
病从口入,此时最容易引发肠炎病。不要投喂过期、变质、回潮、霉烂的饲料。植物性饵料要新鲜干净,动物性饵料要用食盐水浸泡消毒。
另外,还要注意定量、定质投喂。
5、投喂药饵预防
其他注意事项,比如投喂要科学、适时开增氧机等,尽量注意每个细节兼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欢迎留言交流讨论。
利用中草药可防治哪些水产养殖病害?利用中草?
摘 要:草鱼***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俗称草鱼“四病”,是草鱼养殖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而严重制约草鱼的生产,直接影响草鱼养殖的经济效益。目前防治该“四病”主要是***用化学药物,这就引发了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药物的残留对人体造成的严重危害,且易导致该病的病原体(尤其是病原细菌)产生抗药性而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等恶性循环的现象。中草药毒副作用小,药性残留最低、残留期短而不会污染养殖水体等环境,能抗菌、抗***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甚至还能促进鱼类生长,因而具有化学药物无以比拟的优点。所以,中草药在今后的无公害水产养殖中将成为预防鱼病主要考虑的对象。
冬季水产养殖户如何才能防控病害安全过冬?
主要看是养殖那类的水产,但是所有水产养殖的都有两个共同点就是保暖和喂养。这两点你做得到位的话疾病就少了,保暖方面可做些草皮放到水位比较浅的地方塘角鱼、花鱼、黄鳝、泥鳅小龙虾等冬天都比较喜欢躲进草皮里面,草皮没那么多也可放点竹桶,喂食方面冬季水产类不像夏天那样活动比较频繁大多数都是躲到草皮还有竹桶里过冬,所以喂食不能像夏季哪样喂食,夏天一日三次的话你在冬季一到两次即可而且投放的食物量要减少些在冬季有些鱼啊虾啊都是实在很饿的时候才出来进食所以要减量投放太多也是浪费,做好这两点疾病就少了。
冬季面临的几个问题是:水温低、鱼类进食少、活动少、抵御疾病的能力弱。鱼类发病,离不开环境因素、病原、鱼体免疫力等条件。所以,可以从这几方面多加考虑,做好预防措施。
第一,入冬前加强喂养。
入冬后水温降低,鱼类摄食减少,越冬需要消耗的能量及营养物质就要靠入冬前来积累。所以,入冬前要加强营养供给,可以多喂些精饲料,使鱼在入冬前快速肥育,储备能量和营养物质。
第二,消毒杀菌。
提前做好池塘、食场、渔具的消毒杀菌工作。
第三,投喂药饵。
在饲料中搬入大蒜素、三黄粉、板蓝根、水产多维等,增强鱼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第四,防冻。
水温太低,造成冻害,在入冬前可以搭建防风棚。同时,将水位升到最高,能保吃水体底部温度稳定。
第五,减少机械性损伤。
冬季最容易发生水霉病,水霉病又容易发生在有伤的鱼体上。如果不是要售卖,尽量减少捕捞、拉网等操作,也不要造成大的惊吓,防止鱼乱窜受伤。
第六,并塘越冬。
对于稀养的鱼种,并塘越冬能提高减少冻害、病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