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殖泥猛?
泥猛习性:泥猛生活於1—50米海域,幼鱼常在潮池中发现,成鱼栖息于海藻茂盛的礁石平台、缓坡或礁沙混合区。杂食性,以藻类及小型底栖动物为主。4~6月份(水温22~25℃)为篮子鱼繁殖时间,产黏性卵,多黏附于海藻丛中。仔鱼孵化后,以海藻为食,对海藻养殖特别是江蓠养殖危害较大。
泥猛鱼的养殖技术?
化肥养鱼可分为基施和追施,用量各不相同, 水深1-3米。
1.基施 亩用尿素1.5-2公斤、过磷酸钙3-4公斤、氯化钾0.25-0.5公斤;若亩用碳酸氢铵(或硫酸氢铵)5-6公斤,过磷酸钙与氯化钾用量同前,配合作鱼塘基肥施用。
2.追施 亩用尿素0.5-1公斤、过磷酸钙1-2公斤、氯化钾0.25-1公斤;若用碳酸氢铵(或硫酸铵)、过磷酸钙、氯化钾,则分别为亩用2-3公斤、1-2公斤和0.25公斤。用水溶化后泼入鱼塘,鱼食旺季每隔7天 泼洒一次。农用氨水作基肥施,每亩水面为15-20公斤;作追肥施,用量减半或1/3。若与氯化钾配合施用,基施或追施用量分别为每亩3-4公斤、0.25公斤、2公斤,0.25公斤,每隔10天施用一次。农用氨水不宜与过磷酸钙同时混用,必要时必须隔3-4天。
二、化肥养鱼的基本要求
1.合理搭配 化肥养鱼,按上述氮磷钾种类合理搭配外,用量不要过多,间隔时间不能太短。
2.科学施用 在施用化肥的同时,每半月必须施用猪、鸡、牛粪等有机肥,每亩水面施400-500公斤,以弥补化肥缺乏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并 要和化肥错开施用。
3.因鱼施肥 对鲢、鳙和罗非鱼,仅施化肥即够,无须施用有机肥。若混养青鱼、鳢、鲫、草鱼,必须供给动、植物饵料和配合饲料。
4.依照气候、水质施肥 晴天,水温17℃-28℃时,可按上述用量施用;若天气不佳,气温高,水温在30℃以上时,可少施或不施。若塘水呈黑、褐或绿红色时应停止施用化肥,并立即要改善水质。鱼体质差,可按上述用量施用,若体质壮,可酌情少施。春、秋季可按上述用量施用;夏季可少施或不施。
回答。泥猛鱼的养殖技术是。泥猛鱼属于杂食性鱼类,不挑食,但要供应高质量的饲料。建议使用优质的浮游生物、鱼粉、虾粉等饲料为主,并适量添加玉米、大豆面等植物蛋白。
以下是泥猛鱼的养殖技术,
2.盐度。在14到32的盐度中均适合其生长,22左右的盐度为最佳,有微淡水注入的养殖区生长则较快。
3.放养密度。选购体长2厘米左右的鱼苗,按400尾每平方米的密度放养,可根据水质条件做适当调整。
4.水温。.适宜的水温是22到29度,海南的气候较为适宜其生长。
9.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有条件设为微流水养殖,则效果更好,pH维持在7到8之间,溶解氧5毫克每升以上。
6.在投苗下塘的早期应以藻类食物为主,特别是异枝麒麟菜刚生长出来的芽。
7.在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水的适当肥度和透明度,严防池水长青苔,池壁四周发现有长青苔时可人工捡掉。
泥猛鱼养殖周期?
6个月
泥猛又名褐篮子鱼,俗名:篮子鱼、泥猛、臭肚、象鱼、雉鱼、羊婴、娘呙(闽南叫法),是辐鳍鱼纲鲈形目蓝子鱼科篮子属的一个种。产地及产期:泥猛是广盐、广温、植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生息在印度洋、太平洋的礁石和珊瑚中。喜食海藻、海中浮游生物和附着物,故肉质有独特风味。
三个月左右。
泥猛鱼又被叫做“褐篮子鱼”、“象鱼”、“羊婴”等,泥猛生活於1—50米海域,幼鱼常在潮池中发现,成鱼栖息于海藻茂盛的礁石平台、缓坡或礁沙混合区。杂食性,以藻类及小型底栖动物为主。4~6月份(水温22~25℃)为篮子鱼繁殖时间,产黏性卵,多黏附于海藻丛中。仔鱼孵化后,以海藻为食,对海藻养殖特别是江蓠养殖危害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