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拔蚌养殖全过程?
1.
***用塑料管的护养方法进行养殖,具体步骤包括:选择在风浪较小,饵料丰富,以沙为主的内湾。
2.
选择直径10-20cm,长25-30cm的护养管,养护管内壁设有一层饲料层。
3.
将护养管插入海底沙中,上端露出水面,每亩插管2400个,管距50-60cm,然后种苗,并用网格进行封护。
4.
3-4个后月苗种穴居深度达到护养管长一半,6-8个月苗种已穴居到护养管下,此时取出护养管,苗种潜到20-25cm深的沙中。
象拔蚌中国有人工养殖的吗?
我国北方有很多海区适合其生长,自1999年以来,山东沾化县渔业局从美国引进种蚌,进行人工育苗生产试验,4年来,引种420多个。一般经过4天~5天的运输,成活率达74%,利用原有的贝类育苗设备,在3月~4月引种促熟,经20天左右的培育即可产卵。如***用升温***法,孵化率可达80%~90%。
象拔蚌的附着基以沙为好,附着后***用流水法培育稚贝,日投饵量逐步增加到6万细胞/ml~12万细胞/ml,幼体8天~10天发育成单管期稚贝(壳长0.6mm~1mm);22天~23天发育成双管期稚贝(壳长1.4mm~1.6mm);30天后壳长达2mm(1500粒~800粒);40天壳长达3.5mm(150粒~180粒);60天壳长达8mm(20粒~26粒),此时可下海播苗。
象拔蚌原产于美国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北部及加拿大太平洋沿海地区,现如今东南亚、中国东南沿海都有养殖。一般而言分成泥蚌和沙蚌两种,在沙地成长的象拔蚌颈部较白,而在泥地成长的象拔蚌颈部颜色较深。食用以少杂质无异味的沙蚌为上品。
象拔蚌和水蚌区别
1、外观的区别
象拨蚌壳的纹路清晰,鼻肉纹路也较有规则。水蚌则纹路凌乱,不清晰。
2、颜色的区别
象拨蚌颜色较浅,白色为主。水蚌颜色深,水蚌壳满,不算厚,但比较水蚌为厚。
象拔蚌为什么不能人工养殖?
象拔蚌不能人工养殖是因为生存环境要求苛刻。象拔蚌的附着基以沙为好,附着后***用流水法培育稚贝,日投饵量逐步增加到6万细胞/ml~12万细胞/ml,幼体8天~10天发育成单管期稚贝(壳长0.6mm~1mm)。
象拔蚌怎么养?
1、选择养殖的地方要选在风浪比较小,而且它的饵料要比较丰富,主要是以沙子为主的地方,养殖的水要从低潮线往下大约十米左右就可以了,冬季的话水温不能低于0℃,夏天的话水温是不能高于二十℃的。种苗的话还都具有下潜穴居的一个能力,个体大的它的下潜速度也就会慢,它栖息的地方也就会比较深,个体小的它下潜的就快,但是它栖息的地方就比较浅,壳的长度大约在四到八微米的苗种它的潜沙能力是最为强的,只需要三到五秒就可以了。
2、象拔蚌是一种埋栖型的贝类,它生活的海区里的水温是在三摄氏度到二十三℃,经过三年的养殖之后,可以适应在0℃到二十五℃之间,盐是在二十七到三十二,它的栖息底质主要是以沙泥为主要的,水里的深是在三到十八米,埋栖的深度和象拔蚌的形状大小有一定的关系。象拔蚌苗种在壳长到五到十厘米的时候它潜沙能力是最为强的,一般潜入的话只需要五分钟,壳长到十五厘米以上的时候就失去了匍匐和它的潜沙能力,这一生只能穴居生活,不能再进行移动。
象拔蚌哪里养殖的多?
象拔蚌原产于美国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北部及加拿大太平洋沿海地区,现如今东南亚、中国东南沿海都有养殖。一般而言分成泥蚌和沙蚌两种,在沙地成长的象拔蚌颈部较白,而在泥地成长的象拔蚌颈部颜色较深。食用以少杂质无异味的沙蚌为上品
象拔蚌在我国的浙江、福建、山东、大连等沿海地区被广泛养殖。象拔蚌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动物,壳长约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缩入壳内,体重连壳可达3.6公斤,是蛤属的大型贝类。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西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