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有哪些要知道的常识?
畜禽养殖场卫生消毒是规模化养殖场兽医防疫卫生保健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卫生消毒可保持养殖场内清洁卫生,降低场内病原体的密度,抵御外部病原菌的入侵,净化生产环境,建立良好的动物安全体系,这对于保障动物健康、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养殖生产效益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在养殖场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建造专门围墙和防疫沟,配备卫生消毒设施设备,消毒更衣室(沐浴更衣室)应建在养殖场生产区大门旁,以供本场生产人员进场消毒或更衣。室内应有更衣柜、消毒洗手池,安装紫外线灯管。有条件的场可设立沐浴更衣室,供员工入场沐浴后换穿场内专用工作服和鞋。入场消毒通道地面应建有消毒池并装有旋转门,以供本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时消毒用。在大门入口处应备有大型消毒池,以供本场车辆出入生产区时消毒用。大型消毒池建于生产区大门处,其规格一般为:宽度应与大门同宽,长度应为最大车轮周长的1.5倍,深度不少于10厘米。池顶可修盖遮阳棚,池四周地面应低于池沿。车间入口处应建小型消毒池,以供人员出入畜禽舍时消毒双脚,一般建于圈舍大门处,其规格多与圈舍内走道等宽,长度以人不能跃过即可,深度不少于10厘米。
冬天怎么养蚯蚓?
冬季气温低,蚯蚓养殖必须保温,避免蚯蚓死亡,降低死亡率。
蚯蚓养殖户在蚯蚓养殖床上平铺一层薄膜,虽然蚯蚓养殖床温度晴天可比最高气温要高8~10℃,但凌晨气温很低时,养殖蚯蚓养殖床上只比外界高1~2℃。若***用以下方法,可起到理想的增温保暖功效。
双膜夹草帘:即用双层薄膜夹一层草帘。这种方法简便,不需要多少投资,增温保暖效果好,比盖一层薄膜的温度可高6℃,而且可在3月份起到降温调节作用,这时蚯蚓养殖床温度比平盖一层薄膜要低6℃,可避免温度过高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
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
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
冬季气温低,蚯蚓养殖必须保温,避免蚯蚓死亡,降低死亡率。下面来讲解一下***用简单合适的方法来给蚯蚓保温,以及冬季蚯蚓的养殖方法:
一.蚯蚓低温生产 需砍掉蚓床周围的一切荫蔽物,让太阳从早到晚都能晒到蚓床上;秋天遗留下来的床料不再减薄,让逐次加料来增加床的厚度,加料前老床土铲到中央一条,形成长圆锥形,两边加入未发酵的生料,并***取逐次加水让其缓慢发酵。一个星期后,覆到中央老床土上,蚯蚓开始取食新料后,打平。等新料取食一半后又如上法加一次新料。晴天10点钟后把覆盖物减到最薄程度,让太阳能晒到料床上,下午4点钟后再盖上。覆盖物要求下层是10厘米厚的松散稻草或野草,上面用草帘或草袋压紧,再盖薄膜。洒水时,选晴天中午用喷雾器直接喷到料床上,保持覆盖的稻草干燥。提取蚯蚓时,做到晴天取室外床,雨天取室内床。虽然冬天蚯蚓长得慢,却因后备蚯蚓群多,也不会影响冬季成蚯蚓的提取量。 ,到春天天气转暖时再拆堆养殖。
二.蚯蚓的保温过冬 许多蚯蚓养殖户在蚯蚓养殖床上平铺一层薄膜,虽然蚯蚓养殖床温度晴天可比最高气温要高8~10℃,但凌晨气温很低时,养殖蚯蚓养殖床上只比外界高1~2℃。若***用以下两种方法,可起到理想的增温保暖功效。
1、双膜夹草帘:即用双层薄膜夹一层草帘。这种方法简便,不需要多少投资,增温保暖效果好,比盖一层薄膜的温度可高6℃,而且可在3月份起到降温调节作用,这时蚯蚓养殖床温度比平盖一层薄膜要低6℃,可避免温度过高。 本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