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吐珠一碰花就掉是怎么回事?
龙吐珠原产于非洲,是马鞭草科灌木植物。它的株形优美,叶片纸质呈狭卵形,叶色翠绿亮丽,开出的花朵多姿艳丽,花冠为深红色,花期一般在3~5月份左右,整体的观赏价值非常高,深受花友们的喜爱。
龙吐珠属于温性花卉,对低温的抵抗能力较差,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0℃左右,它对光照有着较高的需求,光照充足,植株长得旺盛并且花开多姿灿烂。龙吐珠对水肥也有着一定的需求,但是施加水肥时需要根据植株的需求合理地施加,尤其不能大水大肥管理,否则很容易引起烂根、落叶、落花。在实际种植龙吐珠期间,很多花友会遇到“龙吐珠一碰花就掉”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捌给大家仔细说一说。
一 光照过强,灼伤植株,导致落花
龙吐珠本是一种喜阳花卉,在它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给予充足的阳光照射才能更好的分化花芽,进而促进植株开花,让龙吐珠开出的花朵多姿艳丽,并且延长花期。但是龙吐珠喜阳的同时忌强光,若是光照过强很容易灼伤植株,使得植株出现叶色发黄蔫巴、落花落蕾的情况,这也是题主所遇到“龙吐珠一碰就落花”的原因之一。
解决办法:如果龙吐珠因为长时间放于强光下而导致的落花,那么首先就应该改变它的生长环境,把它挪到半阴通风处养护,促使植株恢复健康。
光照建议:龙吐珠喜阳忌强光,那么夏季就要使用遮阳网做好遮阴措施,尽量避免强烈的光线直射植株,春秋两季可以把龙吐珠放在室外向阳处养护,保证每天光照时间不低于6个小时。冬季则挪到室内向阳处养护,利于植株过冬。
二 水肥管理不当,影响花芽分化,降低开花质量,出现落花
在龙吐珠生长期间如果大量地施加水肥,很容易造成枝叶徒长,使得大部分的养分全都供应给枝叶,而花芽得不到充足的养分进行分化,最后出现不开花的情况,即使有少量花出现也很容易一碰就掉,缩短花期。另外如果在花芽分化或者花蕾孕育阶段,一味地施加氮肥,而不注重磷钾肥的施加,也很容易让植株出现长势不佳、花朵较小、花期短、落花等一系列的情况,严重降低龙吐珠的观赏价值。
解决办法:由于水肥管理不当引起的落花,首先就要控制好水肥的施加,切忌大水大肥,以免出现根系腐烂、花朵脱落的现象,同时注重磷钾肥的施加,确保花芽分化良好,进而提高开花质量。
水肥建议:1 给龙吐珠浇水时需要观察土壤干燥度,每次等到表皮泛白后即可适量补水,湿化土壤,但不可一次性大量浇水,更不能出现土壤积水现象,冬季浇水时需要确保水温接近于室温,避免根系冻伤。
2 给龙吐珠施肥时最好遵循薄肥勤施原则,避免肥量过多或者浓度过大,基本上每半个月适量施加一次肥料即可。在开花前期需要以磷钾肥为主,可以每隔一个礼拜施加一次腐熟的饼肥水,连施三次。冬季温度低需要停止施肥,避免发生肥害。
三 土壤偏于碱性,弱化植株长势,引起落花
大部分的花卉植物都喜欢弱酸性土壤环境,包括龙吐珠也是如此,在种植龙吐珠期间,如果土壤的酸碱度发生变化,由微酸性转为碱性,则很容易弱化植株的长势,引起枝叶枯黄、花朵脱落,严重时直接造成龙吐珠枯萎。
解决办法:由于土壤偏碱而引起的落花,可以更换新的盆土,或者用米醋稀释浇灌以改变土壤的碱性。
土壤建议:我们在给龙吐珠配制土壤时,可以用腐叶土、粗沙、园土混合配制,配制时还可以适量添加一些有机肥料,这样配制出来的土壤养分充足,并且呈现微酸性,非常适合龙吐珠生长。
四 病虫侵害,弱化植株长势,引起落花
在养护龙吐珠期间,由于管理不当或者其他的一些自然因素,很容易让植株感染到病虫。而最常见的病虫害有蚧壳虫、***虱、叶斑病等等,这些病虫主要吸食植株的汁液,让叶片出现斑点枯黄脱落的情况,从而弱化植株的长势,造成开花质量差、花期缩短的现象,这也是题主所述“龙吐珠一碰花就掉”的主要原因。
解决办法:由于病虫侵害导致的落花,首先就要喷洒相应的药物进行防治,比如蚧壳虫和***虱可以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进行喷洒,而叶斑病则用百菌清800倍液进行喷洒,一个礼拜喷洒一次,连喷三次即可。
防治建议:想要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首先就要根据龙吐珠的需求精心管理,在光照、水肥、温度这几方面多加注意,并且做好通风措施,让龙吐珠长得健壮旺盛,从而提高对病虫的抵抗能力。
总结:以上就是关于龙吐珠一碰花就掉的全部内容。题主在养护时可以参考文中的具体内容,找出具体的原因,然后对症治疗,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龙吐珠的典故和由来?
“龙吐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神话传说,它是关于龙生珠的典故。根据传说,龙是中国古代的祥瑞生物,能掌控水的力量,而它身上的龙珠则是龙的精髓所在。
传说中,龙吐珠的由来有多个版本。其中一种版本是关于刘备的故事。相传刘备是三国时期的蜀国皇帝,他性格仁厚而有才干。有一次,他在征战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非常苦恼。这时,一只神龙出现在他面前,吐出了一颗珠宝。刘备拿起这颗珠宝后,发现自己的困境迎刃而解,取得了胜利。从此以后,刘备把这颗珠宝视为宝贝,也象征着自己的吉祥和权力。
另一种版本的“龙吐珠”故事则与白蛇传有关。相传白蛇化作人身娇媚美丽的女子白素贞,她与青蛇相爱,并生下一子白书君。为了帮助丈夫提高修为,白素贞四处寻找灵珠,最终得到了龙吐出的龙珠。这颗珠宝帮助白素贞顺利完成了任务,并实现了与青蛇的幸福婚姻。
总的来说,“龙吐珠”的典故和由来多与祥瑞、***、权力等意象相关,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文化中。
作为南国奇葩的龙吐珠。其花皆属苞片组成的棱形花萼,活像一个个奶白色的“杨挑仔”,在它尖端的裂口间,吐出五根绛红的花儿,疏密匀称地布满在叶片之上。虽然并不像杜鹃花那般的厉害紫千红,也没有玫瑰那种妖艳的魅力,但它却顽强地抗御酷暑,把蕴藏生命之火的红珠,吐完一颗又一颗。
这种花的祖家原在赤道非洲的西部。对其名称的来由曾有过一段趣闻:在十八世纪中叶,英旅行行家科斯·汤姆森去非洲游历,无意中看到许多黑肤姑娘,用龙吐珠花串成颈链,饰持胸前,一黑一白,反差强烈,引起莫大兴趣,于是***得种苗带回试种。
当时植物学家认为他是第一个发现者,遂以他的名字命名。
到十九世纪末期,马里开始经营这种花草,自行改名为“珍珠宝塔”,这比用人名确胜一筹。
到了二十世纪初,龙吐珠进入荷兰的国际花市,初时销售量极少,有个华侨工人方福林钟对花客喜爱吉祥的心理,建议改用“龙吐珠”的花名来招徕顾客,立即爱到老板的***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