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围虾的养殖技术?
1、池塘的建设
建设池塘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排水方便的地方,虾池的面积要2亩以上,而且设置独立的进排水渠,而且要对注入的水进行过滤,在池底挖好环形沟和对角沟,可以保证基围虾安全越冬。
2、基围虾苗淡化
一般基围虾为海水养殖,所以需要将基围虾苗做淡化处理,淡化程度必须达到池塘标准,然后就可以直接移入到淡水中养殖,整个淡化过程需要经历2天以上的时间。
3、施肥培饵
放养前一星期用60到8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30厘米,培养饵料每亩施发酵畜粪50公斤或尿素5公斤,也可以把有机肥放到编织袋中推到池底。
4、虾苗放养
在5月下旬水温在18-20度的时候,就可以投放基围虾苗了,每亩投放2万尾比较合适,如果选择淡水鱼混养,还有根据鱼的数量来决定放苗数量。
5、投喂饵料
虾苗在下塘1个月内不用投喂饵料,1个月后投喂配合饵料,并配合鲜鱼、贝肉等,每天投喂饵料的次数为2到3次,白天三分之一,傍晚三分之
1 相对于其他水产养殖,比较简单易行。
2 养殖基围虾需要考虑水质、水温、饲料等方面的因素,可以选择使用循环水养殖或静态水养殖的方法。
同时需要控制养殖密度和进行定期销蚂蜂。
3 养殖基围虾还需要进行常规的检疫和防病措施,以保证养殖效益,确保基围虾出售的品质和安全性。
延伸内容:随着人们对水产养殖产业的不断重视,基围虾的养殖也已经成为了新的养殖热点之一。
通过合理的养殖技术和管理,可以在保证基围虾养殖效益的同时,不断推进基围虾的养殖产业的发展。
1、场地选择 养殖场地和养其他鱼虾的场地差不多,可自行修建或利用农村池塘,大小在2-5亩为宜,水深在1-2米之间最佳,池塘要带有一些坡度,稍稍倾斜,这样有利于排水。养殖池的水质一定要高,和其他鱼虾对比,基围虾对于水质的要求较高,对于水质污染较为敏感,清晰的水质是保证它蜕皮和生长的关键点。
2、清洗和施肥培饵 准备好养殖场地后,要将其全面的清洗和消毒,将池塘水排空后,再暴晒2-3天才可进水,而那些淤泥较多的池塘则需暴晒一月左右,在进水后要严格进行消毒处理,可以常见的生石灰或漂***消毒。 基围虾以浮游生物为食,所以在放苗前一周左右,要施肥培饵,养虾池中的基础生物饵料,施肥以有机肥和无机肥为主。
3、放苗 基围虾适宜生长在18-30度的水温中,所以一般放苗在5月下旬左右,这时的温度较稳定,适合放苗。为了保证虾苗的成活率,在放苗一周前时需进行淡化除了,将其放在含盐量比重1.003水中暂养一周时间,才可移入养殖池,淡化一定要循序渐进,万不可一时兴起,可和施肥培饵同时进行。
4、养殖管理 当虾苗入池后,就是日常的管理了,主要是水质、投饵、病害防治管理等工作。水质管理极为重要,再虾苗放养10天左右,要逐渐加水,并撒用生石灰或漂***,改善水质,消毒灭菌。 在水温达到24-30度时,基围虾的摄食量会极具增加,这时也是它快速生长的时期,所以要增加投饵保证食物来源;病害管理以防为主,每个时间段定时泼洒生石灰霉菌,还可补钙促进脱壳生长。
基围虾属于亚洲白对虾的一种,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以下是基围虾的养殖技术:
1.选址:基围虾要求水质清澈、富含氧气,pH值在7.5-8.5之间,水深在1.5-2.5米左右,水温在18-28℃之间,可以选择适宜的江河、湖泊等水体进行养殖。
2. 配肥:在养殖前,先将养殖池进行清洗和消毒,然后投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以增加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提高基围虾的食物供应量。
3. 放苗:将基围虾苗放入养殖池中,每亩面积投放10000-15000尾左右,同时注意防止苗虾逃逸。
4. 喂食:基围虾属于杂食性动物,可以投喂鱼粉、豆粉、面粉等饲料,但也要适量投喂藻类、浮游生物等天然食物。
5.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体,保持水温、PH值、溶氧量等参数的稳定。
6. 疾病防控:及时发现并治疗基围虾的疾病,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基围虾的养殖技术需要注意多方面的细节和管理措施,才能获得更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