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如何种植?
我是笠翁话农村,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一、概述
三七别名为田七,人们也俗称为金不换,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根及根状茎入药。生三七有散淤止血、消肿镇痛的效果,熟三七有补血益气的疗效。三七是亚热带高山植物,喜阴,惧寒;喜欢潮湿环境,怕积涝,又害怕酷热。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1、选地整地
三七宜生长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壤土或者砂质壤土、阳光充足的缓坡或荒坡地,不宜连作。秋季深翻、耙平,做高25~35厘米、宽100~120厘米的畦,并留排水沟。播种或定植前一次性施足底肥。
三七果实成熟期在每年的10~11月份,采收时一般选择3年生、生长健壮、籽粒饱满的母种果实作为籽种,果实成熟时颜色变红方可采摘为宜。***回后除去果皮,过筛簸净,可以直接冬播。如想延后播种,将果实放在筛内,厚约4厘米,放在通知阴凉处,可保存7~10天左右。市场上的***或网上购买的***,应去除果皮,洗净后拌入湿砂,***、砂子比例为1:2,存入木质箱内方可。
3、播种
南方多以冬季播种为主,按行距6厘米、株距5厘米人工点播,每穴2~3粒,播种后顺便用细土覆盖,以盖没***为宜,然后苫盖杂草或稻草。大约90天出苗,120天基本齐苗。北方一般为春播,***砂藏直至***萌芽再播种,播种后30天出苗。
4、定植
三七***芽未萌动时做务,差不多在每年的12月份。挖苗时注意不要伤根,按苗子的大、中、小分级分别栽种。定植方法:
①在畦面上开平底槽,深度为3厘米左右,沟距为15~20厘米。把三七根芽对芽,尾对尾顺着沟放入2棵,间距20厘米。哇边的2棵,三七根向畦内,同时盖上肥土,以不露芽为妥。最后苫盖草或稻草不超3厘米厚,看不到土为宜。
②2棵栽值为宜,在畦面上开小沟,深度约3厘米,沟距15~20厘米。把三七根芽対芽、尾对尾适放2棵,间距20厘米。畦边2棵,根向畦内,同时盖上肥土,以不露出芽苞为妥。最后苫盖草或稻草约3厘米,看不到土为宜。
5、搭荫棚
待整地做好畦后,用竹竿、木棍、扎带、水泥桩等材料,搭成高1~1.5米的平顶遮阳棚。棚的透光度随着生长季节的变化而适当调整,当出苗期和抽薹开花结果期需要光照强度,而在干旱、阳光强烈的夏天应减少透光,达到棚下植物处于荫凉状态下生长。
6、中耕除草
一旦三七齐苗时,需及时除草,下雨后及时松土。对三七根茎露出地表时,要及时培土,防止倒伏。6~8月份进行浅锄除草,并松土培根。年中耕除草应按3次为宜。
7、肥水管理
三七是浅根植物,追肥就必须少施勤施。追施农家肥应施腐熟的肥料。在秧苗期多施熏土,展叶后施肥1次,每667㎡施入2500千克。进入6~8月份,各施追肥一次,每667㎡施入人畜粪水2000千克。定苗后来年4~5月份施1次农家肥,6~8月份各施追肥一项。种植在3年以上的三七,追肥时间和次数逐步增加,并追施草木灰。在抽蕾期和花期施用农家肥,每667㎡施用3000千克,9~10月份再施1次盖芽肥。三七喜潮湿土壤,应保持土壤长期湿润。进入雨季后应及时排水,防止积涝。
8、打花薹
这项做务是提高三七稳产、高产、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具体是从第二年开始,在三七抽薹马上要开花时进行摘除花薹,这样摘除花薹后可减少开花时的营养需求,以供给壮根茎为目的。除过留种植株外。
9、病虫害防治
①立枯病
又名烂脚瘟,主要以危害三七***、种芽和幼苗为对象,防治办法:一是播种前用适量敌百虫粉剂处理土壤。在未播前用甲基托布津浸泡***10分左右。三是病初期用敌百虫200倍液浇灌病区。
②根腐病
主要是危害根茎,防治办法:一是选择排水方便的地块种植。二是选择健壮无病的动苗移栽。三是发现病苗及时清除,并用生石灰灌穴消毒。四是发病时多施用多菌灵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区。
三、***收加工
正常生长季,种植3年的三七就可以收获了,收获分2期进行。在7~8月份***收的三七,称为春三七,以打花薹后***收的三七品质为上呈,并且产量高;立冬后12月份至第2年1月***收的三七,称为冬三七,质量差,产量较低。
***收后的三七除去地上茎叶,冲洗净泥土,剪出羊肠头、支根并摘去须根后,称为“头子”。将“头子”反复日晒,揉搓,促使其紧实,直到全干后也就是药农说的“毛货”。把“毛货”装入麻袋再加入糠谷或稻谷后,用力来回撞击至外表出现棕黑光亮,方为成品三七。
总之、三七是一种名贵中药材。是治疗外伤出血、痈肿、疼痛的常用处方。三七除了根和根茎入药外,其它如茎、叶、花也是中药材,可谓是全身都是宝。三七价格在国内中药材市场上一直较高,也较为紧俏。农民可以在林果下间种,利用果树的荫凉利于三七生长,也可以改变单一的种植作物,所面临的不利因素,相互利用其空间达到双效益。
如有不同看法和赞同的朋友,请留言以对并点赞+关注!
大家知道三七又名田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
三七起源于2亿5千万年前第三纪古热带的残余植物,它对生长的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而三七是非常有脾气的一种植物,适宜于冬暖夏凉的气候,不耐严寒与酷热,喜欢半阴和潮湿的生态环境。
故其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我国西南部海拔1500米~1800米,北纬23.5°附近的狭窄地带,包括云南省文山州和广西与文山交界的几个地方。云南省文山州为原产地和主产地。一般3~4年后"田七"可收获,5~7年收获的质量比较好。
三七喜温暖而阴荫湿的环境,怕严寒和酷暑,也畏多水。土壤为疏松红壤或棕红壤,微酸性土质。年平均气温16.0~19.3℃为宜。生长期间若气温持续3~5天,在30℃以上,植株很容易发病。
三七的栽培地宜选东坡,坡度5°~15°为宜。在低洼地种植易发生根腐病。三七的生长对土壤和气候有极高的要求,就是说三七的脾气之大,对环境对护理要术很高,养护不好就会给你颜色看看。
另外,三七主要表现在不能连种,栽种过三七的土地必须经过至少10年的休整才能够再次种植,因此,家庭盆栽三七只可以当花来看,如想利用其药用价值甚微。
三七也叫田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和四川等地,三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三七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根部,所以近年来三七的价格也是呈现出缓慢的上升状态,野生的三七已经供不应求,市面上的大多数都是属于人工栽培出来的,价格在不断上升的同时,也造就了了一个种植发财之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出现了非常多的种植业,而药材种植成为了种植业中的新新行业,很多新晋种植户都会把眼光放在三七种植上,但是无奈没有任何种植技术,其实三七的种植十分简单,而且又是药材类,所以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那么三七应该如何科学种植呢?
【三七的生长习性】
在种植之前,要清楚三七的生长习性,三七属于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三七的生长是比较缓慢的,一般都在2-3年后才开始开花结果,在种植4年后开始增重,这个[_a***_]的三七是增长最快的时候。
【三七的科学种植】
在种植之前,选择种植地,尽量选择在背阳的斜坡上,土壤使用有肥力的沙壤土即可,这些都是三七种植的根本。
一、定植
三七最佳的种植方法就是***种植,选择使用4年的三七成熟***,用手搓除其果肉,然后洗干净晾干备用,再用杀菌药水进行消毒处理,种植的时候,把种植地划成沟渠状,间距在5厘米+5厘米,盖土之后浇水一次,然后覆盖干草进行保湿处理。
二、管理
由于三七的种植时间是比较长的,管理起来也是比较有难度的,更为科学的管理能让三七长势更好。
1、除草
幼苗出土后要除草一次,杂草过多会吸收土地的养分,从而导致三七生长缓慢。
2、浇水
三七喜湿,所以日常的种植地要做好保湿措施,可以使用喷洒的方式进行保湿,千万不能够泼洒,因为这样会破坏三七幼苗,造成不必要的死亡。
3、遮阳
在夏季的时候,可以给三七做一个遮阳棚或者做一点遮阳措施,三七对阳光很敏感。
4、施肥
三七地施肥选择是“薄肥多施”,施肥的次数可以多,但是每次的施肥量要小,一般来说,三七一年可以追肥三次左右。
总结:
三七的种植是非常简单的,同时也是很多种植户非常喜欢的,但是单独种植三七的却很少,基本上种植户都是进行套种,因为三七的生长周期真的太长了,所以很多种植户都不愿意单独种植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