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海蜇的养殖技术,大家有什么疑问或者经验分享吗?
海蜇的自我保护能力差,往往因恶劣天气和敌害造成减产,所以对养殖环境的要求是严格的,在养殖技术操作上是严密的。例如,利用虾池养蜇,对虾池深度和面积的要求则是越深、越大越好,而现有虾池必须进行改造。因此,靠养殖海蜇赚大钱一定要有良好的场地条件,要在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下来完成整个养殖过程。
养殖池:在养殖海蜇的时候,一般来说是大面积养殖的,此时就会用到养殖池。养殖池需要设置在容易排水的地方,体积越大越好。需要注意密度的问题,不要太过密集。一般来说,每亩养殖的海蜇数量不宜超过300只,若是太密集的话无法保证海蜇的生长发育速度。
坡度与围网:岸边坡度应陡峭,以防止海蜇抢滩。若岸边坡度缓,则需加围网。进排水设施与水质管理:进排水口:进水口设围网以防敌害,网目大小为40~60目,排水口同样设围网,网目大小需随海蜇生长调整。水质检测:放苗前10天进行水质检测,包括水温、盐度和pH值,确保适宜海蜇生长。
海蜇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养殖环境:场地选择:应在靠近海边、排灌水方便的场地建造池塘。池塘规格:池塘面积需维持在20亩以上,深度保持在5米到3米的范围内。防护措施:池塘四周要加装60目的防护网,以防天敌入侵。池塘放苗:时间选择:应选择天气晴朗、无风、无光照直射的早上或傍晚进行投放。
人工养殖海蜇技术要点如下:首先,选择池塘需临近海边,排水方便,最好有淡水***调节盐度。池塘面积建议20亩以上,水深1米以上,5米至3米最为适宜,岸边坡度陡峭以防止海蜇抢滩。进排水设施很重要,进水口设围网防敌害,网目40~60目,排水口同样设围网,网目大小随海蜇生长调整,排水水流宜缓。
海蜇养殖技术
1、海蜇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养殖环境:场地选择:应在靠近海边、排灌水方便的场地建造池塘。池塘规格:池塘面积需维持在20亩以上,深度保持在5米到3米的范围内。防护措施:池塘四周要加装60目的防护网,以防天敌入侵。池塘放苗:时间选择:应选择天气晴朗、无风、无光照直射的早上或傍晚进行投放。
2、人工养殖海蜇技术要点如下:首先,选择池塘需临近海边,排水方便,最好有淡水***调节盐度。池塘面积建议20亩以上,水深1米以上,5米至3米最为适宜,岸边坡度陡峭以防止海蜇抢滩。进排水设施很重要,进水口设围网防敌害,网目40~60目,排水口同样设围网,网目大小随海蜇生长调整,排水水流宜缓。
3、海蜇养殖技术要点如下:池塘选择与准备:位置:选择临近海边的池塘,确保排水方便,并有淡水***用于调节盐度。面积与水深:池塘面积建议20亩以上,水深1米以上,最适宜水深为5米至3米。坡度与围网:岸边坡度应陡峭,以防止海蜇抢滩。若岸边坡度缓,则需加围网。
4、养殖环境 养殖海蜇要在靠近海边、排灌水方便的场地建造池塘,池塘面积维持在20亩以上,然后向池中注入海水,深度保持在5米到3米的范围内,而且池塘四周要加装60目的防护网,避免有天敌入侵,影响海蜇生长。
5、对水质进行检测,主要是水温、盐度、pH值等。此项工作应该由技术人员来完成,可求助于育苗厂家,一定要准确,这关系到放苗后的成活率。将养殖池塘的水温、盐度在放苗前告知育苗厂家,看室内外池塘的水质条件差别大小才能断定是否能放苗。
6、海蜇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养殖环境选择:选择深度超过2米、排水顺畅的池塘,面积可为500亩左右,四周需设有防护网。池塘启用前,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用量为200kg/667m2,确保水质清洁。水体管理:进水时使用80目的筛绢网过滤,再用含氯32%的漂***消毒,保证水体卫生。
海水养虾塘15度,刚放苗就发现有像水母一样的软体生物是什么?有毒吗?怎...
1、15天的海蜇形状似鸡蛋大小,伞径在7-8cm,多在上风处聚集,在傍晚浮上水面。在水中游动时,触须伸展,伞动频率高,有力,不间断摄食小型浮游生物,食量很大,体重在60g左右。在放苗15天内,必须精心调理水质以保证水中生物饵料充足。
2、胖大海(拉丁学名:SEMEN STERCULIAE LYCHNOPHORAE),别名 :大海、大海子、大洞果、***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 的干燥成熟种子。呈纺锤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5cm。先端钝圆,基部略尖而歪,具浅色的圆形种脐,表面棕色或暗棕色,微有光泽,具不规则的干缩皱纹。
3、水槽中放入***集到的状况良好的水母水螅体,水螅体长度为2-3毫米,触手16只,体色通常是乳白色。每日喂食一次,使用吸管将刚孵化的丰年虾或轮虫直接吹到水螅触手上。大约三周后,水螅会变白化,看起来似乎状况变差,但实际上此时正是水螅期完成准备进入水母期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