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种植技术?
1. 地点选择:五味子耐暗,适宜种植在半阴或半阳的环境中。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在5.5-7.5之间。
2. 繁殖方式:五味子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繁殖时,将***浸泡一天,然后在育苗床上播种,覆盖薄层土壤。扦插繁殖时,选择健康的茎段,切割成5-10厘米长的段,插入育苗床或花盆中。
3. 管理措施: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干旱。需要定期浇水,但避免积水。同时,及时除草和杂草。可以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以提供所需的养分。
4. 控制病虫害:五味子容易受到一些常见的病虫害的影响,如***病、黑粉病、斑点病和叶蝉等。合理使用农药进行预防和控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5. 采摘和储存:五味子的果实成熟后,可以进行***摘。一般情况下,在果实完全变红之后进行***摘。***摘后,果实可以晾晒或低温烘干,并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这些是关于五味子种植技术的基本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注意,具体的种植技术可能因地区和实际情况而有所差异,建议在栽培前咨询专业种植者或农业技术人员。
关于五味子种植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植方法,五味子栽培管理有搭架、育苗期管理、定植期管理,以及成熟后的收获与加工方法。在种植前,需要选择适合种植的湿度、温度、土壤等环境 。
1.土壤:养殖时要使用深厚、透气好的土壤,可使用园土、腐叶土以及木头碎屑配土。
2.光照:平时应该放在光照条件好的地方,但是不能被强烈的直射光暴晒。
3.温度:养护环境的温度在25-28℃左右最佳,最高也不能超过35℃,不要低于0℃。
五味子种植,以春耕最合适。于畦面横着开沟,行间距15cm,沟深5cm前后,将***匀称撒于沟内,填土2-2.5cm,适度前去镇压,遮盖一层薄草,用一根绳子固定不动,以保土壤层潮湿。一般每667㎡用种量5kg上下。
中耕除草:在五味子上架后的管理过程中,中耕除草应放在首要位置。每年中耕除草5次以上,中耕深度10厘米左右,要保持种植园内土质疏松无杂草。
◆深 耕:在果实采收完毕后要进行一次深耕,深度20~25厘米,在9月下旬完成。深耕时注意不要伤及五味子根系。
◆立棚架:五味子枝蔓柔软,属攀爬类植物,需要依附棚架缠绕生长。所以要给它搭上棚架,一般我们南方地区搭架时用10×10的水泥柱,柱高2.5米,离地1.8米。亩用水泥柱66根,柱顶端拉钢丝,然后每棵五味子插一根牵引杆或牵引绳供五味子藤依附攀爬。三年时间,五味子就会布满架面。
◆清理分蘖:在定植后1~2年,园中可适当套种矮化作物,比如红薯、白菜、萝卜类。当园地五味子根部分蘖苗太多时,要及时清理掉,留一棵主藤即可。
五味子种植方法和亩产量?
五味子种苗根系发达(长约20~30厘米),株高矮化(8~15厘米),植株成实,无徒长枝,移栽成活率极高,栽植第二年开始挂果,三至十年为盛产期,亩产量达1500~3000斤鲜果,亩产干品300~400斤左右。
主要用***繁殖,也可用扦插和压条繁殖。
1、***繁殖:五味子最好在秋季收获期间进行穗选,选留果粒大,均匀一致的果穗作种用,单独干燥和保管。干燥时切勿火烤,炕烘或锅炒。可晒干或阴干,放通风干燥处贮藏。
五味子的***,种皮坚硬光滑而有油层,不易透水,***必须处理,才能出苗。将选好的果实,于2月上旬放入温水中浸泡3—5天,搓去果肉,净选饱满的***,与3倍湿沙掺混起来,埋到室外,坑深60—70厘米,坑径视***多少而定。堆放进坑内之后,盖一层稻草,再覆土20厘米左右,要经常检查,防止霉烂。4月下旬—5月上旬,当***裂开口露出胚根时,即可取出播种。
育苗地可选择肥沃的腐殖土或砂壤土,也可选用老参地。育苗以作床为好。***用条播,按行距15厘米,横向开深2—3厘米的沟,踩平沟底,将***均匀播入沟内,每亩用种量5公斤左右。覆土厚约2厘米,稍加压实,然后加盖一层稻草,以防旱保温,若干旱时注意浇水。经砂藏处理的***,约20—30天出苗,当出苗率达50—70%时,再撤除盖草,并搭简易荫棚,待苗高5—6厘米后拆除。幼苗期要适时松土除草,并结合除草进行蔬苗;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按株距5—7厘米定苗。定苗后注意施肥,以促进幼苗生长。
2、扦插繁殖:早春植株萌动前或7—8月花后的雨季,剪取上年或当年生嫩壮枝条,截成10—12厘米长,按行距12厘米,株距7—10厘米斜插于苗床,然后搭棚遮荫、经常浇水,以促使生根,次年移栽。
3、压条繁殖:早春将植株枝条部分埋入土中,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待枝条长出新根后,于晚秋或次年春季剪断与母株相连的枝条,进行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