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种植如何起垄?
西洋参生长周期需要三至四年,漫长的沉睡时间里,舒适的床必不可少。养好地后起垄,即搭建参床。其高度、宽度都有科学标准,中间还要留出小沟,既利于将来排水,还可供以后喷洒农药时走动。
1. 土地选择:选择适宜种植西洋参的土地,土地的酸碱度应在PH值5.5-6.5以内,而铁、锰、镁等元素含量要高。同时要注意土层深厚,透水性好的土壤;
2. 开垦土地:在选定的土地上,先用犁耕,然后用铁锨或机器挖出一条深度约20-30厘米,宽10-15厘米的行垄;
3. 填充肥料:在行垄中加入有机肥料和磷酸二铵、钾肥等基础肥料,并充分拌匀。然后在垄上覆盖一层约2-3厘米深的黄土,再覆盖一层约2-3厘米深的肥料;
4. 插种:等到土壤温度在15-20摄氏度时,将西洋参种苗插入行垄中,按照每株12-15厘米的距离插种,然后拍实土层。
以上是西洋参种植起垄的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很重要,要注意细节。
西洋参种植技术及亩收益?
1、温度:温度的变化对西洋参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的影响。研究显示,西洋参出苗要比我国人参晚10~30天。其原因是西洋参对温度的要求要比人参高5℃以上,当气温达到10℃以上、土温(10厘米深)7℃以上才能出苗,气温20℃以上、土温(10厘米深)15℃左右,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发育,气温约28℃、土温(10厘米深)约20℃时,才能开花结实,气温在12~14℃以下、土温(5厘米深)10℃时,就进入了枯萎期。所以西洋参整个生育期的气温是在10~28℃之间。地上部分生长期是130~150天。
2、水分:尽管西洋参起源于北美洲,北美洲纬度与我国大部分地区相近似,但是降雨量与海拔高度等有所不同。西洋参在生长期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在干旱、湿度小、日夜温差大的地方则生长不良。
3、光照:光照是西洋参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它长期生长在北美洲的天然森林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半阴性的生态习性,需在较弱光照条件下生长,所以在我国栽培需要搭简易棚遮阴。它喜斜射光、散射光,忌强光,尤其是中午前后的直射光会伤害植株,引起日灼。故林下栽培常能提高西洋参的质量。
4、通风:良好的通风条件,对西洋参的生长发育是必须的,可以调节二氧化碳和氧的浓度及温、湿度来满足西洋参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强烈的风可使西洋参倒伏,在有森林作为屏障的地区,风害减少。
5、土壤:土壤是西洋参生长发育的基础,它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土壤的好坏是决定西洋参生长发育的关键。森林腐殖质酸性土壤能满足西洋参对水、肥、气、热、酸碱度的要求,易取得丰产。因此,必须选择新开发的森林腐殖质土壤种植西洋参。
6、地形:地形条件对栽培西洋参也会起一定影响,因为它影响着光照、温度(气温、土温)和水分(雨量、大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等生态因素,而这些生态条件中,有的条件对西洋参的生长发育起着主导作用。
西洋参种植方法与时间?
一、种植时间
西洋参的种植时间可选在春季的2-3月份左右,这个时间段比较适宜,种植后也能尽快发芽生长。除了这个时间段之外,还可选在秋末冬初。其余时间种植,成活率很难保证。
二、选择种子
西洋参种植,一般是播种育苗移栽,所以事先要选好***,这是很关键的。可以自己***集,也可以直接购买。如果是自己***集的话,要等到果实由绿色变成紫色再变成鲜红色时,将成熟的******集好。
选择土层较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选好地后进行深耕,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再混入多菌灵消毒。
四、处理***
西洋参的***属胚后熟,所以应该在播种种植前进行处理,可以混合清洁的细沙子,储藏到地下室内,发芽率达85%左右即可播种。
五、进行播种
按照一定的行距,在土壤中挖出***,将***播种进去,播种后覆盖上3厘米左右的土壤,浇水保持好湿润。
六、移栽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