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甲鱼转外塘需要什么条件?
一、外塘准备事顶:
1、每年放养前20-30天,对外塘进行清塘整理及常规消毒并架设好食台,进水40-50厘米(注:水位太深不利于升温且上下层水温温差太大,不利于温室鳖适应外塘环境)。
2、放养前3-5天,可全池洒绿福素3-5ppm,特力灭0.5-1.0 ppm,硫酸锌1-2 ppm。
二、温棚准备事项:
1、出棚前3-5天,提前通风、降温、减料,至出棚时水温降至27-28℃,最好低于外塘表层水温1-2℃,出棚前最好停饲1-2天。
2、若出温棚前甲鱼生产状况正常,则不需要内服抗生素类药物进行预防,而应内服保肝、抗应激类产品(如肝保宁、Vc等)5-10天,以提高甲鱼的抗应激功能,若出温棚前甲鱼有病害,则应先治病后出棚。3、若有条件,黑暗温棚可在出棚前3-5天适当给棚内增加光线,以使棚内甲鱼逐步适应外塘环境。
温室甲鱼放外塘注意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温室甲鱼放到外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水质环境:确保外塘的水质环境良好,水深适中,水流不太急,水温适宜,没有污染物等不良因素。
2. 饵料供应:提供适宜的饵料,如小鱼、虾、蚯蚓等,保证甲鱼的营养需求。
3. 安全防护:加强塘堤的维护,防止塘堤漏水或破裂,防止捕食者入侵,如鸟类、鱼类等。
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甲鱼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防止疾病传播。
5. 合理捕捞:在甲鱼成长到一定大小后,需进行合理捕捞,避免超过塘口数量,影响甲鱼的生长发育。
温室甲鱼和外塘甲鱼的区别?
最简单的方法是看三点:一看爪子,温室甲鱼不经常划动,爪子短小而且颜色发白;外塘甲鱼经常划动,爪子较尖颜色发黄,野生甲鱼的爪子就更尖了;二看裙边,温室甲鱼的裙边较薄,易垂;外塘甲鱼则较厚,不易垂落,野生的胶质最多,最为平坦;三看油色,越是好的甲鱼,由于饲料多为鲜活虾类,所以烧出的油越显***,野生甲鱼的油是蜡***,而温室甲鱼的油是白色的。
另外,现在市场上也有一些仿野生养殖的甲鱼,一般养殖周期为2-5年。这类甲鱼品质较好,但价格也较高,养殖年份越长价格越高。一般要60-100元/500克。需要有经验的人才能辨别出甲鱼养殖的年份。消费者很容易上年份的当,商家往往把养了二年的说成养了三年的。
有关温室养殖甲鱼的技术?
1
鳖池的整体消毒: 新建水泥池浸泡后池底覆盖5厘米的泥浆(泥土较沙子具有更好的吸附聚污能力)。 使用前10天加水10厘米,用生石灰、强氯精或者二氧化氯等全池泼洒,以杀灭病菌。 多年养殖的甲鱼池已经富集了各种致病菌和有机物,清理消毒更为重要,最好再进行空间消毒,以防病原在空间传播。 具体可用固体甲醛(4-5克/立方米),将其放在铁桶内安置煤炉上缓慢加热,使受热后产生的甲醛气体弥漫整个温室空间,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2
苗种的选择与合理放养: 苗种的选择:稚鳖应选择健康、无伤无病、规格整齐,要求每只在5-20克,且活力强、反应快、不带病的鳖苗。 苗种的消毒:放养前必须先体表消毒,具体方法是鳖苗放在塑料盆中,用15ppm的高锰酸钾或者聚维酮碘溶液浸泡8-10分钟,浸泡水要没过鳖苗背部为宜。 合理放养:合理放养密度十分重要,不要盲目的追求高密度,一般稚鳖的放养密度掌握在30-40只/平方米。
3
室内温度的控制: 甲鱼水温高于15℃时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在水温30-31℃时生长最佳.若低于最佳温度,消化酶合成水平低,饵料转化率低,生长速度慢。 温室内气温一样控制在32-34℃。 水温、气温尽量保持恒定。
4
科学合理地投喂: 饲投方式:将粉状饲料搅拌成团状直接投喂在食台上。 投饲量的控制:饲料一般每天投喂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日投量为甲鱼体重的2%-4%。 实际生产中,投饲料量一般掌握在一小时内吃完为好。 甲鱼受环境变化影响很大,当气温、水温、水体环境变化和用药时应该考虑调整投饲量。 生产中不能盲目增大投饲量来达到促进生长的目的。 过量投喂,生长过快,容易导致甲鱼疾病的发生和水质恶化,增加生产成本。
5
病害的控制: 甲鱼疾病防重于治,应根据甲鱼各个生长阶段的发病特点,及时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平时应重点做好水质调控和增加甲鱼免役力的工作,日常发现疾病应立即查明病因,并根据症状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