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养殖技术和方法?
蛙池的建设、种蛙的护理、种蛙管理、种蛙繁殖蝌蚪、产卵、孵化、蝌蚪的饲养和管理、分级饲养,强化驯养、饵料来源、诱饵驯食、成蛙的饲养管理。蛙池的建设:蛙池大小可结合实际情况灵便把握。蛙池四周运用墙体护栏,墙高在1.5米左右,以避免小青蛙逃走或者被蛇种进到觅食小青蛙。最好能够在住所周边建蛙池,以便于管理。
3、温度:养殖者需要根据青蛙的具体要求来调控温度。
4、光照:青蛙还需要每天晒晒太阳,所以可将水族箱放置在有适当光线照射的地方。
5、卫生:养殖者定期将水族箱清理一下。
6、疾病防治:养殖者还得定期观察青蛙的状态,发现症状及时治疗。
青蛙养殖技术?
青蛙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习性 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二、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青蛙养殖池***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在农村可以养殖青蛙吗?
青蛙是可以养殖的,但是如果想要大量养殖的话,需要办理好证件。需要的证件有养殖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动物防疫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畜牧兽医资格证等等。只要这些证件齐全,就可以大量养殖青蛙的。
可以。养殖青蛙属于特殊物种,因此,需要到林业部门,防疫部门办理特种动物饲养证。手续办完之后再选择适当的地方可以养殖青蛙,人工养殖的青蛙比自然界中自然生长的青蛙速度快,品质也不错,是一道美味的佳肴。
答案是;可以。
青蛙是一种益虫,是可以进行养殖的,它能够捕食农田里的害虫。若是养殖的话,就要选择温暖、潮湿的地方,并且要有足够的水源,饲养的池子要保持干净,喂养的饲料也要新鲜。
养殖的青蛙怎么捕捉?
取捕青蛙要分季节,按照南方的温度,青蛙基本上在10月份以后就开始冬眠了。如果是在11月份以前捕捉青蛙可以用地笼捕捉。
先把青蛙池里关上水,这样就会把一些先去越冬的青蛙就会从洞里逼出来,因为不出来就只有被淹死的洞里。
11月份以后捕捉青蛙,青蛙会进入深度冬眠。也就是说关上水逼它,它也不会出来。这个时候的话就只能用最传统的方式人工去抓。
养殖青蛙难吗?青蛙养殖难在哪里?
一、敌害
蛙类本身自我保护和对外防御能力比较弱,通常都是被动躲避或通过保护色来保护自己、抵御外敌;在养殖青蛙的过程中,鸟类、蛇类、鼠类、黄鼠狼等均为青蛙的天敌,防治措施极为重要。
因为生理和环境的变化,对于刚上岸的幼蛙,适应环境能力比较差,生命力脆弱,在遇到干燥、暴晒等环境时对幼蛙都是致命一击,导致青蛙养殖存活率低。青蛙虽有良好的水性,但不能长期的在水中生存,雨季排水措施不通畅时,对青蛙来说也是致命的伤害。
二、病害
在养殖过程中幼苗、幼蛙因受环境、气候、养殖不当等出现出血病、气泡病、腹水病、腐皮病、歪头病等,直接影响了青蛙养殖的存活概率。
三、饵料
青蛙喜欢吃活食,野生条件下通常捕捉飞虫来进食。幼蛙的食物主要有蚊虫、小型昆虫、昆虫幼体等,普通蛙类吃苍蝇,蚊子,蝗虫、蝼蛄、青虫、蚯蚓等昆虫蠕虫等,而人工养殖主要以饲料为主,不利于幼蛙消化,会影响幼蛙存活率。
提高青蛙养殖存活率的措施
选择优质种蛙;2.做好青蛙交配工作;3.提高养殖技术;4.人工***卵及孵化;5.保障饲料安全性;6.保证养殖环境健康,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