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高位池放虾前怎样消毒最好?
- 2、养虾的基本知识
- 3、斑节对虾防治病害
高位池放虾前怎样消毒最好?
1、高位池对虾养殖前期实施全封闭管理,放苗前进水0-2米,蓄水池中海水需经过漂***消毒(150斤/亩;盐度12-14;水温30℃),第二天开始投喂邦尼料(粒径0.1mm),0.3~0.5斤/亩(具体投喂量根据放苗密度和日常摄食、天气状况水中微藻的量等因素决定)。放苗后15天内不添换水。
2、做好排污和进排水管道,减少交叉污染。清塘消毒:使用高压水枪冲洗池底及池壁,用漂***等消毒剂彻底消毒池底,保持沙层清洁。视情况晒塘35天。进水处理:***用沙滤或直接抽取海水,经沉淀、曝晒活化、消毒、增氧后,用筛绢网过滤进入虾塘。
3、进水后用双氧金片消毒和解毒。每亩使用2-3袋。静放三天,彻底释放残留,以免影响后期有益菌的再生。如果使用井水或者污染严重的水源,重金属含量高,须使用普得重金属降解灵。
养虾的基本知识
1、养虾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清塘、晒塘和杀野 清塘:每一造虾收获后,都需要对虾塘进行彻底的清理,去除塘底的淤泥和有机物,以减少病原体和有害物质的积累。 晒塘:清塘后,让虾塘暴露在阳光下,利用紫外线杀灭部分病原体和***,同时使塘底土壤变得疏松,有利于气体的交换和有害物质的释放。
2、辨别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虾的健康生长和发育,养殖过程中,池水的pH值保持在5~5之间,透明度为30cm~40cm,要经常加注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溶液,调节水质,防止病害发生及脱壳不遂等。必须合理投喂饲料。虾在饥饿和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会自相残杀,所以投饲量一定要充足。
3、养虾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水质调控 重要性:水质是养虾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影响虾的生长和健康。调控方法:需要定期检测和调控水质,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等指标。特别是要注意肥水与浮头的关系,合理肥水有利于幼虾生长,但过度肥水可能导致虾浮头甚至死亡。
4、养虾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水质调控:核心要点:池养虾的关键在于调控好水质。具体操作:需要特别注意肥水与浮头的关系,确保水质适宜虾的生长。防止敌害:核心要点:防止野杂鱼、蝌蚪等进入虾池。具体操作:每次注排水时,都应检查尼龙筛绢,发现破损及时更换。
斑节对虾防治病害
尤其是幼虾在一个月内易受感染,死亡率高达100%。防治方法和白斑病相同。另一种病原是细菌感染,表现为断须、红腿、烂眼等,可以通过使用“增氧水底净”和“绿威”进行防治,同时配合“强力威”或“强力素”拌饵进行治疗。渔乐(白斑净)的口服效果更好。
已知40多种对虾和非对虾甲壳动物可感染该***,其中中国明对虾最为易感,其他可被感染致病或成为***携带者的对虾科生物有: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印度对虾、桃红对虾、细角对虾、白对虾、褐对虾、刀额新对虾等。
生产规划合理安排养殖品种轮换错开养殖及休塘(非洲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花虾—休塘),减少单一养殖品种连续养殖产生耐药病源,有利于病害预防和提高养殖成功率。
病害防治方面,前期每15天使用虾毒灵消毒一次,中期每10天消毒一次,后期每7天消毒一次,大风大雨过后及时消毒,水质出现异常及时消毒。注意经常性巡塘,观察虾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病害防治 1巡池:养虾人员应每日凌晨及傍晚各巡池一次,注意清除养虾池周围的蟹类、鼠类,注意发现病虾及死虾,检查病因、死因,及时捞出病虾、死虾进行处理。观察对虾活动及分布,观察对虾摄食及饲料利用情况。2切断病原:不得纳入其他死虾池及发病虾池排出的水,不得投喂带有病原的饵料。
养殖准备。在养殖草虾时,先要准备水质没有污染的水源,还要在水池中安装供氧机增加水池的含氧量。投饵量。要根据对虾各生长阶段的生理需求和当时的生活状态进行精确合理的投喂。草虾日投饵量(配合饲料)一般按每尾体重来计算。病害防治。以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