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种植冬小麦条件?
华北地区地处长城以南,黄河以北,由于沿长城而走的山脉(燕山山脉),阻隔了南下的西伯利亚寒冷空气,使得华北平原土,气候温润,无霜期时间长,加之华北平原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冬小麦,和我国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一样,是我国重要的冬小麦种植、产出基地。
华北地区是冬小麦的主产区,但由于冬小麦需水量比较大,而华北地区降雨量少水***匮乏,所以需要经常灌溉,补充小麦所需水分,才能使小麦增产高收。小麦最宜生长在长江中下游,小麦适合北方农村种植。因为它是越冬作物,南方温度高容***长,提早抽穗,这是无效穗不能打粮食。北方比较寒冷,冬天结冰,在零下七度小麦停止生长。到了清明后返青并开始旺盛生长。
小麦种植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河北,湖北等几个省份。在浙江,福建,江西或其他偏远省份都有些。在最北和最南基本没有小麦!种植。我国冬小麦的的主产区是华北地区,西北地区的许多地方也是冬小麦主产区,西南的少部分地区也产冬小麦。我国适合种春小麦的地区是东北地区,但因产量底口感不好,种植的很少。
温度6一18度,降水量不大于450mm,光照日不低于小麦全生育期的70%,土壤肥沃,是最适合小麦生长的环境和地方。首先我们这里气候条件条件比较适合种植冬小麦。种植小麦的时间一般都是在10月中旬的时候,收获的时候在六月初,这个条件我们这里还是比较适合种植冬小麦的。
1、播种后至拔节前
在此期间,因植株小,温度低,地面蒸发量小,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 35%~40%,日平均耗水量为 6.0 m3/hm2左右。
2、拔节到抽穗期
在此期间,小麦已经进入旺盛生长时期,耗水量急剧上升。在此 25~30 d 时间内耗水量占小麦总耗水量的 20%~25%,日均耗水量为 33.0~51.0 m3/hm2。该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如果缺水会严重减产。
3、抽穗到成熟期
该期约 35~40 d,耗水量占总耗水量 26%~42%,日均耗水量比前一段略有增加。 尤其是在抽穗前后,茎叶生长迅速,绿色面积达一生最大值,日均耗水量约 60 m3/hm2。
由此可见,小麦除播种时要求足墒下种外,在苗期和拔节前期耗水量较少,拔节后至抽穗前耗水量最多,其中挑旗期对水分反应最敏感,称为需水 “临界期” ;其次为开花至灌浆,有人称之为 “第二临界期” ;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又有所降低。 因此,尽量大的满足小麦需水临界期的水分供应,对夺取小麦丰收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尽管小麦拔节以前耗水量较少,但此期的水分供应对实现苗全、 苗匀、 苗壮和盘根、 分蘖,搭好丰产架子至关重要。农谚: “麦收八、 十、 三(农历月)场雨” ,就是广大农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小麦生产经验的客观总结。
不同生育时期小麦适宜的土壤含水量:
①出苗至分蘖期,土壤含水量为 80%左右。
②越冬期,土壤含水量为 55%~80%。
③返青至拔节期,土壤含水量为 70%~80%。
④孕穗到开花期,土壤含水量为 80%左右。
⑤灌浆期,土壤含水量为 60%以上。
种植小麦对土壤有哪些要求?
微酸和微碱性土壤上小麦都能较好地生长,但最适宜高产小麦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pH6.5~7.5。
高产麦田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2%以上,含氮量≥0.10%,缓效钾≥0.02%,有效磷20~30毫克/千克。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好,能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较好地协调土壤中肥、水、气、热的关系。
高产麦田耕地深度应确保20厘米以上,能达到25~30厘米更好。加深耕作层,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增加土壤水分涵养,扩大根系营养吸收范围,从而提高产量。但超过40厘米,就打乱了土层,不但当年不增产,而且还有可能减产。
高产麦田的土壤容重为1.14~1.26克/厘米3,孔隙率为50%~55%,这样的土壤,上层疏松多孔,水、肥、气、热协调,养分转化快,下层紧实有利于保肥保水,最适宜高产小麦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