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种植茯苓一般亩产量多少?
一般春季种植的茯苓亩产量在2400-9000斤,占全年的80%左右;而秋季种植的茯苓产量在600-2000斤,大约占全年的20%。种植茯苓亩产5000-1000kg,如果种植技术不成熟,天气不稳定,则可能会出现减产。土茯苓生长周期比较长,一般一年只栽种一季,春季2月份种植来年4-5月份才会产新。
土茯苓种三年亩产有多少?
种植土茯苓亩产5000-1000kg,如果种植技术不成熟,天气不稳定,则可能会出现减产。土茯苓生长周期比较长,一般一年只栽种一季,春季2月份种植来年4-5月份才会产新。土茯苓是一种常见的重要CIA,具有除湿、解毒的作用,在多地都有栽种。土茯苓的种植方法
1. 选地整地:土茯苓比较粗生,适应性强,山地平地均可种植。建议应选地以选择以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种植,比较容易高产。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播种期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条播法,按行距20cm开条沟,将***均匀播下,覆土厚lcm左右,保持土壤湿润,待苗高I0cm左右移裁。
3.种植按行:株距各25cm开穴,每穴栽1株,待苗高30cm左右,应搭架,将茎藤引上,以利生长,注意松土除草,施追肥1-2次。
土茯苓田间管理相对容易一些,因技术水平不同,亩产鲜茯苓1500-5000公斤。
土茯苓由于种植地区、质量等因素其市场价格也会有所差异。现在市场上土茯苓分为鲜、干及薄片等三种售卖形式。鲜土茯苓的市场价格大概在35元/斤左右,薄片价格则在15元/斤左右。土茯苓因为其产量及品质等价格稍高。不过土茯苓近几年的市场行情波动比较大,所以市场价格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买回来的土茯芩发芽后可以种植吗?
可以种植,种植土茯苓的方法。土风土茯苓一般比较粗生,平地山地均可种植。一般要在春天的3月下旬份到4月份上旬种植。先将土翻松软。然后播种,行距一般在,20厘米左右吧。长高一点,可以搭个架。一般在农村种过地的人都会的。
当然可以啊。
土茯苓对种植土地要求不是很严,一般的山地、平地均可种植。但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地来种植有助于提高产量。在头年冬季时将土壤深翻几次,使其充分风化,开春后结合翻耕施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搭配适量化肥。整形粑平后再进行做畦或起垄,等待播种。
土茯苓是***用***进行繁殖的,播种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左右,也就是清明节前后,温度适宜,雨水充沛,有利于***发芽和幼苗生长。播种可以***用条播法,在畦面上按行距20厘米开沟,将***均匀的撒入沟内,覆土1厘米左右,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约两周即可出苗。出苗后按其生长情况进行施肥,一般每亩浇施稀薄的人畜粪水1000根公斤,能促进其快速生长。
当幼苗生长到10厘米左右时就要进行移栽,移栽起苗时对起苗浇一次透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起苗,移栽时在地块上按株行距25X25厘米开穴,每穴移栽一株壮苗,栽种后浇一次透水,在移栽成活后及时除草,如果发现缺苗现象要及时补栽。当幼苗生长到30厘米左右时,要及时搭架引蔓,以利其生长,同时要注意松土除草追肥,当植株生长枝繁叶茂,导致植株间通透性不佳时,及时的修剪掉密枝叶、病虫枝叶,增加通透性,加强植株的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养分,提高产量。
土茯苓生长环境?
茯苓喜温暖、干燥、向阳,忌北风吹刮,以海拔在700米左右的松林中分布最广。温度以10~35℃为宜。菌丝在15~30℃均能生长,但以20~28℃较适宜。当温度降到5℃或升到25℃以上,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但尚能忍受-1—-5℃的短期低温不致于冻死。
土壤以排水良好、疏松通气、沙多泥少的夹沙土(含沙60%~70%)为好,土层以50~80厘米深厚、上松下实、含水量25%、pH5~6的微酸性土壤最适宜菌丝生长。
土茯苓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1、温度:茯苓菌丝的生长温度为18~35℃,以25~30℃生长最快且健壮,35℃以上菌丝容易老化,10℃以下其生长十分缓慢,0℃以下处于休眠状态。子实体则在24~26℃时发育最迅速,并能产生大量孢子。
2、水份:以宿主(树根、段木)含水量在50%~60%时为最适宜,土壤含水量则以25%~30%为最好。
3、土壤:土壤酸碱度以ph 5~6为适宜。研究表明,在年平均温度17℃左右,无霜期280天左右的山地栽培茯苓较为有利。
、土茯苓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四川、江西、云南、安徽等地。在广东产区,广东高要为土茯苓的主产区;在湖南,整个湖南省均有分布;湖北产区的土茯苓生长状况与湖南有些相似,但该产区的多数地区土茯苓生长的海拔比湖南稍高;在四川,土茯苓多生长在海拔1200-1500米左右。
2、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其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