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壳鱼室内养殖技术?
养殖池面积控制在3-4亩,底部淤泥厚度在15cm左右,做好防逃措施。清理鱼塘后进行消毒管理,一周后注入新水试养,一切正常后间隔5天左右再注入少量清水,直至水位适合其生长为止。
鱼苗密度控制在每亩3000-5000尾左右。喂食以水生昆虫、小鱼、小虾为主,每天定时定点投喂。
笋壳鱼的人工养殖?
1 鱼苗规格的选择
笋壳鱼体表鳞片比较特殊,是梳齿状的,反向摩檫很容易伤害皮肤诱发感染。苗种规格过大,鳞片发育比较成熟,在运输途中极易相互擦伤而感染引起死亡,甚至全军覆没。因此,养殖笋壳鱼成功的关键首先在于选择小规格的鱼苗,—般不超过2cm。
苗种运回后,立即用盆、桶等暂养2天。具体做法是:(1)20mg/L高锰酸钾浸洗1h;(2)然后用 10%聚维酮碘20mg/L加0.6%食盐溶液浸洗暂养 40--48 h;(3)若是高温季节同时使用20mg/L高锰酸钾对养殖池全池泼洒消毒,2天后放苗;(4)每亩放苗在2000--3000尾之间。
另外,必须设置鱼巢。用直径12cm无毒PVC管截成60cm左右,固定成“井”字状,安置在塘底。每亩30--40个“井”字。
2 饵料的投喂
笋壳鱼的特点是前期生长速度较慢,从2cm长到10cm需要60--70天时间。这段时间必须投喂活饵料。比较好的活饵料诸如野杂鱼的仔鱼花、淡水虾苗(南美白对虾淡化苗也可)。因为小鱼虾的生长速度快过笋壳鱼苗,因此分批投喂适宜规格的鱼虾苗对养殖成功极为有利。
笋壳鱼工厂化养殖方法?
1、亲鱼选择:需要选择已经性成熟的、体型比较大的雌性和雄性笋壳鱼,比例控制在1:1就可以。
2、人工***:为了让繁殖的效率更高,可以进行人工***的过程中,给它们使用一些催产剂,注射一次催产剂的效果一般会在一天半左右。在注射过之后,可以将雄性和雌性的笋壳鱼放入产卵池之中。
3、自然产卵:在产卵池之中,亲鱼可以完成产卵和受精的过程。在池塘的底部需要设置一些卵窝巢,这样受精卵就可以附着在上面了。
4、人工孵化:这些受精卵可以人工孵化,这样孵化出来的几率比较大。孵化时,水温最好在27-32度之间。同时,需要保证水有一定程度的流动。
笋壳鱼养殖全过程?
1、池塘条件
养殖笋壳鱼首先就是需要做好池塘的准备工作,根据自己的资金及条件等实际情况控制好养殖面积。池塘内的淤泥不宜过多,厚度保持在10-15厘米左右。要对池塘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使用生石灰粉进行全池泼洒,然后晾晒大约一周左右再注水。池塘的水位保持在大约150厘米左右,要保证池塘有着良好的换水条件,水质干净且周围水质充足。然后可在水面上放一些漂浮物,底部放置一些筒状物。
2、种苗投放
笋壳鱼的鳞片与其它鱼类不同,呈梳齿状,如果种苗规格过大的话,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导致皮肤受到伤害,感染疾病,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所有种苗死亡。所以我们在选择笋壳鱼种苗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规格,保持在两厘米左右。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将种苗暂养两天左右。用高锰酸钾等溶液清洗大约一小时左右,然后用聚维酮碘等药剂清洗暂养45小时,进行消毒,防止携带病菌。再适时放苗,每亩的数量控制在2500尾左右。
3、饵料投喂
笋壳鱼是一种肉食鱼,不同年龄在对饵料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在种苗期的时候,以轮虫等各种浮游生物为主。然后长到3厘米左右的时候,便可开始投喂一些小鱼小虾,要注意饵料的规格,不宜过大。池塘中也要适当培育一些浮游生物。在转移到大塘养殖之后,饵料同样以各种鱼苗虾苗为主。每天投喂两次左右,早晚进行,根据鱼的体重控制好投喂量,保持在3%左右。
笋壳鱼的人工养殖?
1、场地以及设备:养殖笋壳鱼一般是大面积进行的,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养殖池,面积一般在4亩左右是比较适宜的。池塘的底部需要设置一些淤泥,因为笋壳鱼喜欢在水底的淤泥附近活动。在进水口和排水口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些网,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笋壳鱼逃跑。在放入笋壳鱼之前,需要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2、选择鱼苗:最好选择身体的长度在10厘米左右的、大小均匀并且健康的笋壳鱼。一般来说,数量可以控制在3500条左右。
3、喂食:定期喂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笋壳鱼处于鱼苗期的时候,可以给它们吃轮虫或者切成小片的鱼;当笋壳鱼到成鱼期的时候,可以给它们吃各种水生昆虫和鱼类。
4、水温:一般来说,水温在22度以上是最好的。若是低于22度,笋壳鱼的食欲就会收到影响。最低也不能低于18度,若是温度再低笋壳鱼就不肯吃东西了。
5、换水:保证水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需要每隔半个月左右就更换一次新水。另外,每隔一个半月还得消毒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