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麦鲮鱼前几天要注意什么?
如果下水花的前5-6天,喂的是高档开口粉料。1000万尾苗每天投喂20斤—30斤,随着天数的增加逐渐增加投喂量。兑水沿着塘四周泼洒,一天投喂2-3次
投喂人工饵料的原因是由于是高密度养殖,通过投喂饵料来补充水体中天然饵料的不足,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从第6天以后可以投喂破碎料,浸泡之后再泼洒,每1000万尾苗每天投喂40斤左右,每天可以投喂2—3次。根据鲮鱼的摄食情况调整。
高温时期一般麦鲮水花经过12-15天长到10000-8000尾/斤规格的颗粒苗。
当将水花苗培育到10000尾左右—8000尾的规格的时候,需要及时卖掉一部分,如果暂时没有卖的话,就需要将鱼苗分塘。
从水花到10000-8000尾规格的颗粒苗这个苗种培育阶段,成活率一般在20%-30%。
养殖到1斤几百尾的饲料鲮可以一直使用破碎料,在投喂的过程中,慢慢缩小投喂范围。鲮鱼投喂一般不使用投料机,所以投喂饲料时投料区距离一定要长,最好是沿着一条塘基来投喂。投料区域可以在10-20米长。
如果是放养1斤5000尾左右鲮鱼苗,做饲料鲮鱼的养成,放养第二或者第三天开始投喂破碎料。按照体重的8%—10%的比例投喂,每天投喂2-3次。
根据鲮鱼的生长情况逐渐调整,到了1斤200尾以内,可以按照体重的3%—5%的比例进行投喂。
因为鲮鱼在生长的过程中,由于体重比较难以估算,最好在浅水区域泼一些饲料在边上,判断鲮鱼的摄食情况,2-3个小时左右能够吃完,并且围在边上不走,说明鲮鱼能吃完,并且不够料,可以加料,如果2-3个小时吃不完,就需要减料。
麦鲮俗称土鲮、鲮公、雪鲮,属鲤科野鲮亚科鲮属。鲮鱼是一种生活在气候温暖地带的鱼类,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在珠江流域,是江河捕捞和池塘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已有好几百年的养殖历史。
鲮鱼是杂食性,鱼苗孵出4天后开始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和小型枝角类。孵出后10天,体长1.4厘米以上,除了吃浮游动物外,开始摄食浮游植物。以后,吃浮游植物越来越多,直到孵出后40天左右,体长4厘米以上时,便以吃浮游植物为主。同时,鲮鱼喜欢舔刮水底泥土表面或岩石表面生长的藻类。此外,还吞食少量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可摄食米糠、花生麸等饲料。
鲮鱼是暖水性鱼类,在水温15℃至30℃时,食欲旺盛。当水温高于31℃时,食欲减退。而水温低于14℃时,就聚集在深水区不大活动。水温低于13℃时,停止摄食。低于7℃时,则不能生存。由于鲮鱼的抗寒能力差,在珠江三角洲池塘中越冬,通常要放在避风向阳的深水池,有时还需要增加防寒措施。
鲮鱼为底层鱼类,对溶氧的要求不高,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当水温在20℃至28℃时,溶氧量低于1毫克/升,还能正常摄食;溶氧量低至0.24毫克/升时还没出现窒息。因此,它可高密度放养,一般可亩放1000尾左右。
鲮鱼的生长速度比其他家鱼慢,特别是池塘养殖放养密度大,长得更慢,1龄鱼体重约70克,2龄鱼体重约250克,3龄鱼体重约350克,4龄鱼体重约500克。
但是,鲮鱼的群体产量高,鲮鱼的食用规格要求又不大,体重200克左右就可上市,放养鲮鱼的经济效益还是比较高的。夏季繁殖的鱼苗,当年份两阶段在鱼苗、鱼种塘培育成体重5至10克的鱼种,年底或翌年放入成鱼塘套养,养成50到100克的中等规格的鱼种,第三年在放入成鱼塘混养,养成200克的商品规格上市。夏季上市的是2周年鱼;秋季上市的,则经历三个秋季,叫"三秋鲮",一般体重在250克左右。
由于鲮鱼的饲料来源广、适应较肥水体环境、抗病力较强、群体产量高等特点,因而成为池塘养殖的必养品种。
鲮鱼体形修长,鳍条柔软,生长迅速,是鳜鱼的适囗饲料。通过提高鲮鱼复养指数对池塘产出率有明显作用。
一、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5-8亩为宜,水深1.2-1.5米,池塘淤泥的20厘米大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
二、清塘消毒
鱼苗放养前3天需做好干塘、晒池,然后用漂***2.5公斤、亩清塘消毒。
三、水质管理
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