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鲢鱼苗养殖技术?
1. 池塘选址:选择水质清澈、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池塘。池塘面积一般为5-10亩,水深2-3米。
2. 池塘清淤:在放养鱼苗前,要先进行池塘清淤,清除淤泥和杂草,保持水质清洁。
3. 鱼苗选购:选择体形健壮、活泼好动、色泽鲜艳的花鲢鱼苗进行养殖。
4. 饲料投喂:花鲢鱼是肉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型底栖动物为食。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水质和水温等情况合理投喂饲料,保证鱼苗的营养需求。
5. 疾病防治:花鲢鱼容易感染细菌性疾病和***病,要定期检查水质和鱼体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取措施进行治疗。
二、花鲢鱼的管理方法
1. 水质管理:要保持池塘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新水,控制水体温度和pH值,防止水质恶化。
2. 鱼群管理:要根据鱼苗的大小和生长情况合理分池,避免过度拥挤和竞争。同时要加强巡查和管理,防止鱼群受到外界干扰和伤害。
3. 饲料管理: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体重的鱼苗进行合理的饲料投喂,保证鱼苗的生长和健康。
4. 病害防治:要定期检查鱼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取措施进行治疗。同时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防止病害传播。
三、注意事项
1. 饲料投放量:要根据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合理投放饲料,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发生。
2. 水质监测: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等,确保水质符合标准。
3. 疾病预防: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定期消毒池塘和工具,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4. 安全防护:要注意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最后
花鲢鱼的养殖方法和时间非常重要,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养殖方法和管理方法,才能获得高产高效的花鲢鱼产量。
花鲢高密度养殖技术?
1.施好底肥。冬季、早春水温较低时,分期分批施放有机肥,在5月份前结束,总量要求毎亩施鸡粪(腐熟发酵后)1500-2000斤(以干鸡粪计)。
2.早春天气转暖后,首先一次将水体培肥,早期可选用藻神、肥膏等适合低温使用的肥料,以后少量多次不断追肥。也可使用部分化肥:碳酸氢铵每次每亩10公斤,或氯化铵7~8公斤化水全池泼洒;尿素,每亩1-2公斤;磷肥可选择过磷酸钙每亩5~10公斤;有益菌可选择超浓芽孢、EM菌等。追肥间隔时间为:7-10天一次,有益菌8--12天左右一次。视水温、天气情况而定。
3.中后期水温升高后,应着重使用生态肥、氨基酸肥。每5-7天一次,并定期使用过磷酸钙配合超浓芽孢进行水质调节,有机肥施放充足时可适当施用粪链球菌、EM菌进行调节。
如何高密度养殖花鲢?
花鲢是鲢鱼和鳙鱼杂交的品种,外观体态也在两者之间。这种鱼具有食欲旺盛,生长快的特点,也适合高密饲养。高密养殖花链水不宜过深,两米以内为好。鱼苗要选秋片略大些的,二十到二十五厘米最好。每平方水面三到四条,不宜用粪便肥水,可以每亩五公斤尿素肥水,施三次。
饲料可以打草浆投喂,草浆肉可掺入豆粕和玉米,保证水中含氧量,饵料供应充足,春放秋捕,体重可达到两千克。
高密度养殖花鲢这种新模式是将鱼集中于水槽进行高密度养殖,每10亩左右水域配备一条养殖水槽,水槽宽度5米,长度22-30米,水槽水位2米左右,水槽两端设置拦鱼网。由于养殖密度高,水槽均配备有增氧机,并智能检测水槽水体溶氧,当水体溶氧低于设定值将自动启动增氧机。外塘配备火箭机推水,让池塘水循环,以促进鱼槽水体交换。
花鲢鱼养殖技术?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鱼种池的面积要求较大,一般为4-8亩,水要较深,一般1.5-2米。放养前应施有机肥料以培养,对于花鲢基肥应适量施用,控制车轮虫高峰期下塘。
2、夏花放养:放养时间一般为5-6月份,放养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一般***用混养,因为这个阶段鱼类的习性逐渐显示不同,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不同,根据各种鱼类的习性和对水质的适应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不但给予各种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和对食料较经济的利用。鱼种池一般是2-3种混养,本实验混养少许白鲢、鲤鱼。
3、饲养管理:此时花鲢还是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池水要求肥沃,浮游生物量要多,池塘除去放养前施基肥外,夏花放养后还要施绿肥及熟粪肥,结合定期注新水使水保持褐绿色。饲养时人工投饲注意“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便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此时投饵数量要少一些。
4、日常管理:每天早晨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经常消除池边杂草和水中***杂物,清扫食台和进行食台、食物消毒。以保护池塘卫生;拉网检查不仅利于肥水,而且便于检查鱼的生长鱼病等情况,从而合理确立投饵量和鱼病防治方法,做好防逃、防盗和鱼病、敌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