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养殖技术和配方?
栽培场地应交通便利、配有稳定电力供应,易于取水或有供水管线,地势易于防洪排涝,远离垃圾场、养殖场等污染源。
02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要根据栽培地区的气候条件、原料***、栽培季节、设施条件和产品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选择确定适宜的生产品种。同时考虑耳片形状、厚度、色泽、边缘圆整度、背面筋褶多寡等外观形态指标。
在具体品种选择上要注重菌种栽培特性的稳定性和均一性,尤其大规模生产中选用新品种时,要安排栽培试验以检验菌种的生产性能,包括抗性表现、转化效率和产品质量性状等指标,防止菌种退化、老化等生产风险。
03 料包生产
基质原料。黑木耳栽培木屑原料以柞树、曲柳、榆树、桦树、椴树为好,杨树次之,松树、樟树、柏树等树种不宜使用。木屑不能含芳香族化合物、油脂类物质和其他影响黑木耳生长的有害物质,应无霉变、无虫蛀。麦麸、稻糠、豆粉、豆粕等辅料和石膏、石灰等矿物质要保证质量,粉碎粒度尽量小以有利于拌料混合均匀。
培养基配方。培养基碳氮比在100—140范围内适宜黑木耳栽培生产。试验表明“木屑麦麸8811(木屑88%,麦麸11%,石膏0.5%,石灰0.5%)”配方栽培黑木耳现芽早、产量高、成本低。替代木屑基质的玉米芯、大豆秸杆、稻草、玉米秸、黑木耳栽培菌渣等添加量一般不高于30%。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55%—58%为宜。
拌料装袋。拌料应充分预湿以软化木屑等原料,防止装袋时出现微孔,不得有干料块影响灭菌效果。三次搅拌时长不低于30分钟,有利于培养基混合均匀和提高菌丝生长一致性。拌料完成后应及时装袋灭菌,尽量不要堆放时间过长以致引起杂菌滋生,增加灭菌难度和产生有害物质影响菌丝生长。
料包灭菌。灭菌操作要彻底杀灭杂菌,并尽量减少对培养基质营养、含水量和料袋形态的影响。灭菌过程应注意:必须排尽灭菌器内冷空气;灭菌器内料包必须排列疏松有序、气流畅通无死角;常压灭菌时应在4小时内升温至100℃;避免盲目提高灭菌压力、温度指标或延长灭菌时间;灭菌后应缓慢减压,避免造成封口棉塞松动和塑料袋膨胀破裂。
料包冷却。料包灭菌后应分级冷却,提高冷却室空气洁净度,避免冷却温差过大出现冷凝水影响料包封口滤菌效果,避免料包外空气压力补偿性吸入时夹带杂菌。
料包接种。接种操作要严格清洁接种环境和严格无菌操作,要在保证菌种质量不受伤害情况下最大面积地与基质结合、
人工养殖木耳属于什么业?
人工养殖木耳属于农业。
一、我国的农业分三大领域: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和菌物--食用菌栽培业。近年来在大农业理论中,种植业称为"绿色农业",海水养殖业称为"蓝色农业",而食用菌则属于"白色农业"。
二、食用菌业,狭义是指食用菌***集、培育、种植业,广义上包括以食用菌为生产对象的食用菌种植业、食用菌精加工业、食用菌流通贸易等系列产业。
养殖木耳的详细步骤?
第一步:制种,菌种有锯木屑菌种与枝条菌种,前者用锯木屑与麦麸等配制成培养基。
第二步:接种。袋中料温降至30℃以下时,就可进行接种,接种要做到无菌操作。
第三步:定植管理。首先应堆发菌,将接菌的耳木按“井”字形或“山”字形堆垛。
1、拌料
培养料配方:杂木屑78%,麸皮20%,石膏1%,糖1%,含水量控制在55%左右,搅拌均匀。检查搅拌程度时用手紧握一把培养基,以指缝间有水冒出但不直接下滴为佳。***用机械装袋,可用17cm×33cm或16cm×52cm低压聚乙烯袋。
2、灭菌
***用常压灭菌方式,要求灭菌釜温度尽快达到108度。灭菌釜内温度达108度后保温维持12个小时。期间不可降温,不得停火。灭菌后趁热出锅,将菌袋送入接种室进行冷却。
3、接种
待袋中料温降至30℃以下时,就可进行接种。如气温较高时,杜绝进行接菌操作。接种前3小时打开风机进行空间消毒,以净化环境。菌种处理人员用75%酒精擦拭手及工具。菌种袋表面用酒精擦拭消毒。用镊子夹拔除旧菌块及菌膜,然后把面上1cm培养基挖除,倒掉,并弃除表面瘤状物。
菌棒经过消毒液消毒、打孔、菌种碎种、菌种压入、菌种口压平几道工序及扎口机封口后完成接种。
4、发菌管理
培养袋摆成“#”形,每垛间要留有适当的距离,接种后15天内,温度适当低些,保持在20℃~22℃,使刚接种的菌丝慢慢恢复生长,接种15天后,木耳菌丝生长已占优势,将温度升高到25℃左右,加快发菌速度。当菌丝快发满,再把温度降至18℃~22℃,菌丝可在较低温度下生长得健壮,营养分解吸收充分。这样培养出的菌袋出耳早,分化快,抗病力强,产量高。菌袋内的温度必须一直控制在32℃以下。湿度一般保持在55%~65%之间。黑木耳在菌丝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线。每天要通风20~30分钟,保证有足够的氧气来维持黑木耳菌丝正常的代谢作用。
木耳种植基地
5、管理
木耳浇水是最关键的一环,要***用清澈无污染的河水或井水。***用专用喷水设施进行喷水,喷水时间应合理安排,一旦定下后就不能改变。黑木耳耐旱性强,耳芽及耳片干燥收缩后,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可恢复生长发育。干燥时,菌丝生长,积累养分;湿润时耳片生长,消耗养分,在整个管理时期,应掌握“前干后湿”,形成耳芽后保持持“干干湿湿,干湿交替”。
6、采摘
耳片背后出现白色的孢子,达到八成熟时要及时采收。若待耳片伸长或向上卷时再***摘就会影响质量和产量。***收时用刀片在耳基处割下,不要带锯沫,保持耳片的清洁。
7、晾晒
***后要及时晾晒,晾晒时要耳片在上,耳基在下,大朵的晾晒时要将耳片撕开,成单片状。晾晒要用网状物,上下通气。晾晒中途不可翻动,要一次性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