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殖青蛙?
一、池塘建设
1.孵化池的建设
根据蝌蚪孵化数量来设定孵化池大小,通常孵化池面积要求在1亩以上。水体过小,水质不易稳定。
2.养殖池的建设
养殖池大小一般以200平方米为宜,东西走向,同时每个池塘均应设有进排水管道。池塘高40~50厘米,池塘中间有环沟,环沟宽约60厘米、深40厘米,中间留出3~5米宽的滩涂,供青蛙夏天上岸休息使用。
1、养殖场所:青蛙处于野生的品种之外,还可以人工养殖,养殖它们时首先要给它们选择合适的场地。若是大面积养殖的话,建议专门建立一个比较大的养殖池,让它们生活在其中。若是在家中养殖的话,则可以用水族箱,布置成水陆两用的格局。可以从蝌蚪开始养殖,在将蝌蚪放入之前,需要先消毒。
2、喂食:给青蛙喂食也是十分重要的。处于蝌蚪阶段的时候,它们主要的食物就是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所以此时可以在养殖池中注意补充一些有机肥,这样池塘之中的浮游生物种类就比较丰富了。发育成青蛙之后,它们可以吃的昆虫就比较多了,比如果蝇、黏虫、玉米螟、蟋蟀等种类,另外给它们适当喂一些小鱼、小虾也是可以的。
3、温度和光照:在养殖青蛙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调控温度和光照。温度不能太低,因为青蛙是变温动物,气温太低会导致它们的体温太低。具体来看,不同品种青蛙的最适宜温度也是不同的,可以具体调节。另外就是光照,不能总是十分阴暗。
4、卫生:养殖青蛙还得注意保持卫生,不能让青蛙周围的环境非常脏、非常乱,这样青蛙容易生病。需要注意清洁周围环境之中的杂物和垃圾。另外还要水源问题,也需要保证青蛙有洁净的水源。
1、容器:在家里养殖青蛙,可以用水族箱。
2、食物:需要给青蛙喂活的昆虫才可以。
3、温度:养殖者需要根据青蛙的具体要求来调控温度。
4、光照:青蛙还需要每天晒晒太阳,所以可将水族箱放置在有适当光线照射的地方。
5、卫生:养殖者定期将水族箱清理一下。
6、疾病防治:养殖者还得定期观察青蛙的状态,发现症状及时治疗。
种蛙养殖技术和方法?
一、池塘建设
1、种蛙池: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湿度保持80%。
2、孵化池: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蝌蚪池:蝌蚪池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4、幼蛙池: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二、种蛙放养
种蛙要挑选身体强壮、没有伤残、无疾病的,一般可在9-10月份放养,密度为10-12只/平方米,雌雄比例1:1,种蛙在种蛙池中冬眠后来年清明节前后开始抱对产卵。
三、繁殖、孵化
繁殖、孵化技术是虎纹蛙,黑斑蛙养殖的关键技术,首先将建好的产卵池、孵化池进行消毒,而后注人清水,最后通过调节水位和光照来调节好水温。一切准备好后即可将青蛙从温棚移出,移出后先用5mg/L的高锰酸钾药浴5分钟,然后移人产卵池。正常情况青蛙进入产卵池后2天一天就可以抱对产卵,若青蛙成熟较好、气温较高,常常是在青蛙进入产卵池后2小时-16小时就全部产卵。
四、饲养技术
蝌蚪培育的关键技术是蝌蚪分级饲养。饲料优质多样化。投饲料随蝌蚪日龄的增长而增加,日饲料2次刚变态的幼蛙,视觉和嗅觉尚不完全适应陆栖生活,此时应投放1号料,最后完全过渡到饲料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