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黑鱼时需要注意什么?
"养殖黑鱼时需要注意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愿意与你分享一下个人看法。
黑鱼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的凶猛。它繁殖力特别强,而且胃口很大,大到能够吃掉整个湖泊或者池塘里面其他的所有鱼儿。所以,养殖黑鱼,能够与之混养的几乎没有。那么,在养殖黑鱼的时候,除了要注意它的凶猛之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养殖黑鱼,需要防鸟和蝙蝠
黑鱼凶猛,但是毕竟只能够在水里称王,遇到外面的动物也有被吃掉的风险。特别是小黑鱼,很容易被鸟类和蝙蝠捕捉,被吃掉。特别是在夜间的时候,小黑鱼有集群到水面透气呼吸的习惯。而此时,等待已久的蝙蝠会迅速贴近水面飞行,抓住机会叼起黑鱼。没有养殖黑鱼经验的养殖户,对于这种情况不了解,没有做好任何的防范措施,黑鱼苗减少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所以,对于刚投放不久的黑鱼苗,一定要注意做好防范,即在养殖池的上方使用网片覆盖,不仅晚上可防蝙蝠偷袭,白天也可以预防鸟类袭扰,给黑鱼苗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黑鱼疾病的防治
黑鱼养殖存在一定的风险,而最大风险莫过于遭遇病害的袭击。在养殖黑鱼的过程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水霉病、赤皮病和出血病。对于这些病害一定要掌握清楚,比如出现的疾病症状、病因以及防治方法等等。比如黑鱼赤皮病,发病的症状是鱼体有出血症状,鳞片自然脱落,食欲减退,经常漂浮在水面之上等等。而导致黑鱼赤皮病的原因是水质管理不善,导致水中的有大量的赤皮病菌滋生。
所以,预防黑鱼赤皮病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做好对水质的管理。具体方法就是勤换水,早期的时候,每半个月换新水一次,每次换水1/3;在进入高温季节,7月—9月,更需要勤换水,坚持3天一小换,7天一大换。小换换1/3,大换换2/3。如此可以极大程度上确保水质优良,避免病害发生。
黑鱼养殖在喂养方面也是需要讲究的,首先是饵料问题。黑鱼的饵料分两种,一是以野杂鱼为主的新鲜动物饵料;二是粗蛋白含量不低于40%的浮性颗粒饲料。
其次,饵料投喂方法。一天需要投喂2次,分上午和下午。一天投喂的量是鱼体总重量的3%~10%。当然了,实际的操作要按实际情况来,判断喂饱的依据可通过查看鱼种是否上食台吃食为准。
好了,以上是我个人看法,欢迎评论指正。另外,大家有关于三农方面的问题,可以一起探讨。
生鱼属于营底栖性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变化适应性强,尤其对缺氧、水温和不良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所以适应特别广。一般人工养殖下,黑鱼一年可达到半斤左右,俩年可达到1-2斤。
黑鱼属于肉食性鱼类,而且非常贪食,需要保证有足够的饵料供应,不然容易造成互相残食,这个对渔业生产的损失很大的。
所以养殖生鱼最重要的是控制残食!虽说生鱼的适应能力强,但是还是得水质好,这样才能长的快。
一、生活习性
要想养殖这种鱼必须要了解一下它的生长习性,黑鱼对于栖息环境要求不严,例如泥鳅、鲫鱼等等水生鱼类,它们的生长场所都是黑鱼所喜欢的,一般潜伏在水深一米左右的浅水处生存,它可以生存的温度跨度也非常大,从零度到40度都可以生存,但是最适合的生存温度还是20℃,黑鱼从深水区潜回浅水区进行觅食,吃饱之后又会重新回到深水区。比较特殊的是在夏季闷热的时候,它们往往会跳到岸边的湿地上。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进行身体交换,黑鱼的跳跃能力非常的强,跳的也非常的高,同时它们容易受流水冲击性影响,流水容易***飞鱼跳跃而逃跑,它们喜欢逆流而上。
二、人工催产
这种鱼的生产能力比较弱,如果要等待它自然生产的话,时间比较长。所以要通过人工催产的方式,一般要等到春季之后,使用一些人工催产的药物在水中就可以帮助它们进行生产。人工孵化黑鱼,在产卵的时期就可以用小网捞鱼卵出来,然后放在特定的孵化池里助其孵化,一般我们准备一个塑料大盆之后,在里边放上800粒小鱼,小鱼形似小蝌蚪,身体是灰白色的,往水里投喂活水藻,按照具体鱼的数量来来确定喂养量多少,坚持少量多为原则,一个周之后小鱼大约就可以生长到2厘米左右之后,我们就可以把它放在小池塘中进行养护。之后将没有孵化出来的小鱼卵捞出去,防止感染。同时要保证水质清洁,注意换水,每天要换一次水,为小鱼的生长提供一些营养、氧气,一定要注意水的温度,控制温度变化,一般控制在20℃到30℃的水温,夜晚水温降低,也要通过科学的技术增加池温。
三、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对于养殖鱼非常重要,首先我们要观察鱼在饮食、活动方面是否有变化,是否有要死亡的预兆,发现有死鱼,要及时捞出来。防止它污染到水质。每天都要进行换水来保证水质的循环,增加更多的营养氧气,夏季水温比较高,水体容易变坏,因此我们要定时更换水体,每次更换水体的时候要将蓄水池的水放出去1/3左右,同时看到水质有变化要灵活选择方法。
大家都知道黑鱼的活动性比较强,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一定要防止黑鱼逃跑,尤其是在每次换水的清晨,它们十分活泼,水池的水尽量控制在离池口五十公分左右的位置,可以设立防逃网或者防逃墙,防止它们逃跑,否则降低鱼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