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种植的特色与创新点?
城里人选择在乡村包一片田或包一棵树,并交由农户管理,可以通过手机视频了解作物的生长情况,也可以在节***日带上家人给作物除草、浇水、剪枝等,待农作物成熟后前去采摘或选择包邮到家。
这种方式叫做“云种植”。
一些大城市的居民更早地开始尝试这种生活方式,他们十分享受“云种植”带来的亲近田野的感受,也催生了一批新农业从业者。在这里,从种植、打理、收获、配送,到旅游、观光、餐饮,形成了一整套的流程链条,让客户既能感受到种植的快乐,又能品尝到劳动的成果,体验田野的气息。
对威海来说,让“云种植”这一新经济形态从“云端”到“脚下”,还需要更多的创新与探索。
北京有什么特色种植?
北京丁香
北京的山区,常会见到一种乔木状的丁香,高达10米有的,花冠白色,比我们在公园里见到的那种观赏丁香要小很多,气味有点怪异,这是北京丁香Syringa pekinensis。北京丁香在北京山区分布很广泛,属于常见的物种。除了北京,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甘肃、四川北部都有分布
农村特色菜的种植方法?
香椿栽种行距为20厘米,与走道垂直,平均株距3厘米,即1.8米宽的畦面上1行栽60株。一个大棚栽种香椿树苗约6万株。大棚两边上共2米的畦面上种雪樱子,***用条直播种植,行距为30厘米,与走道垂直,出苗两叶后定植,株距20厘米,2米的畦面上留雪樱子8株,每个大棚种植2600株左右。4月份香椿移出后栽入黄秋葵。先按60厘米见方的株行距种植。1.8米的畦面上种4株,一个大棚可栽1300株,6月份封行后拔去一半,留400—600株。三个特色蔬菜品种间作,一是高矮植物种植搭配便于管理,二是品种搭配丰富市场。
另外,苦菜、马齿苋、马兰、明日叶、蒲公英、苜蓿等野菜,只要销路好都可间作种植。
长治特色植物?
太行花为蔷薇科太行花属的变种,是中国的特有植物。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局部地区海拔1000至1300米疏林中或悬崖峭壁缝隙中。因生长稀疏,又缺传粉媒介,结实很少,种子传播困难,天然繁殖差,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太行花对恶劣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不仅可应用于园林观赏,而且对研究植物适应恶劣环境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农民致富,抓住特色种植,如何做“互联网+现代农业”?
农民通过在农村发展种养业,维持日常生活还是可以的,而要是以此走上致富道路,比较困难。比如粮食的种植,收购价格低,赚不了钱,而种桑养蚕,辛苦一些,一年下来也有2~3万元的收入。再比如养殖业,目前养殖土鸡较为普遍,收入也不可观。所以,不论是种植,还是养殖,选择传统的项目很难发展起来,收入无法与外出打工相比。
所以,特色发展道路成为了必然趋势,也是在农村发展创业的一条新出路。
说到这个"特色",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独具特色的某一个种植项目或者养殖项目,比如王锦蛇养殖、金蝉养殖、蝎子养殖,或者重楼种植、嘉宝果种植、方形西瓜种植等等。然而,除了种植或者养殖的项目有些与众不同之外,还可以从种植或者养殖的模式上进行创新。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即互联网+现代农业。说白了就是往农业里面加入互联网,***用互联网的技术服务农业。
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于农业,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将丰收的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推出去,解决农产品销售的问题。确实,互联网目前已经成为农业销售的一个重要的渠道,特别是水果,不仅给果农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也给消费者在价格上获得了一定的优惠,而这实现双赢的局面是省掉中间商的结果。
除此之外,互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还可以继续扩展,比如用于服务种植环节上。在以前曾经参观过一个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各大种植基地的企业,它们在种植基地上设置了各种监控系统和智能的设备设施,然后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这样,种植户不需要到地里面也可以全面了解种植的情况,包括土壤的湿度、空气温度、生长情况、肥力状况等等。如果种植基地出现缺水的问题,也不需要直接到地里,可在办公室直接遥控,进行智能化操作,打开喷灌设施,即可完成浇水,而且浇多少水量都是科学设定的,不出现浪费水***的情况。总之,是一个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服务于农业的典型例子。
好了,以上是我个人看法,欢迎评论指正。另外,大家有关于三农方面的问题,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说实话,农民想要致富搞特色种植是对的,但所谓的互联网+现代农业,听听也就算了。有些地区、有些产品根本不适合做互联网。下面我举个例子说明下:
(看看这价格,虽然是紫土豆,但看看价格,这就是互联网加现代农业弄出的产品售价)
以马铃薯为例,就是俗称的土豆,它的吃法是多种多样的,土豆丝、土豆块、土豆片,马铃薯几乎可以蒸炸烹煮,它的价格还算稳定,最贵的时候几块钱一斤、最便宜的时候几毛钱一斤。因为对生长环境不是很挑剔,我国对其种植的区域分布也比较广泛。
很多人说通过互联网把土豆销售出去,我都想笑,虽然有人会买,但根本不可能实现大规模。我们做个***设,如果把土豆在东北种植,地处新疆、广州的你会选择买东北的土豆么?买一次、两次尝鲜可以,但对日常生活来说,你会通过互联网买那么老远的土豆?产地几毛钱一斤,加上运费,买到的土豆立马翻十倍,甚至是几十倍的价格,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现代农业?
(我们当地的土豆才几毛钱一斤,在网上却需要1.98元一斤)
其实很多农产品,尤其是初级形态、原生农产品,根本不适合网络销售,很多产品尤其局限性,一旦通过互联网辐射到其他区域,那就会导致成本的无限叠加,价格会高于产品本身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价格。
经常网购的都知道,一些商品发往***、新疆是不包邮的,不包邮的原因就是因为邮费太贵,像发书籍、***、水果、粮食这类物品,一旦超过2.5KG,费用就是成倍的增长,试问这种情况下怎么玩转互联网?
现在的科技很发达了,特色种植也在各地展开,但销路一直都是个问题,产地需求趋于饱和,非刚需产品运往外地需求又没有那么大。虽说互联网销售打破了地域限制,但只是针对某些产品而言,大多数产品根本不适合互联网销售。
也希望一些农户能清醒的认识到这点,别被那些神棍忽悠了。虽然现代农业不仅仅是这一种,但很多现代农业都是概念、理念阶段,全国的示范点才多少?别轻易相信别人搞什么互联网加,过去的几年里,通过互联网创业的人,100个里有99个都破产倒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