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种植新技术?
一、选地整地
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土壤以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选好地后,深翻时要除净杂物,有白蚁危害的地区需用杀白蚁药进行土壤消毒。在茯苓接种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块,彻底除净杂物。
二、备料
茯苓菌生长要依赖松木提供养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树为材料。在生产上主要分为干段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
三、接种
1.接种季节
茯苓接种分春、秋两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进行。桂南、桂东南、桂西地区气温回升较早,在清明前后接种较适宜;桂北、桂西北地区宜到立夏前后接种。秋季各地气温相差不大,茯苓可在立秋前后接种。
2.接种方法
茯苓栽培是以菌种或鲜茯苓个(菌核)作为“种子”进行繁殖。菌种是用小松木段片装瓶(塑料)消毒,加适量培养基质,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后,在瓶内长出白色旺盛的菌丝体。鲜茯苓个繁殖则是选用皮薄、嫩红褐色的鲜茯苓个,用竹刀切成带皮、重为0.1~0.15kg的片块作为接种用的繁殖材料。
茯苓种植技术及亩收益?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种植技术相对简单。在选择土壤时要求保持土壤湿润、疏松、肥沃,同时要注意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在施肥方面,茯苓需要施加有机肥和磷、钾等微量元素。亩收益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种植面积、种植技术、管理水平等,普遍亩产量在500-1000公斤左右。
茯苓的种植技术有哪些,茯苓怎么种植?
茯苓是一种中药材,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应用十分广泛。而且茯苓还可以食用,比如说煲汤。过去茯苓大多是野生生长,而现在主要是依靠人工种植。在我们老家大别山地区,过去几乎家家都栽培种植茯苓,以此来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我们当地的茯苓是中国最好的茯苓产区,品质十分优越。如果种植情况较好的话,一亩地可以产出四五千斤,纯收益可以达到五六千元,甚至更多。因此茯苓种植的前景和效益都非常不错。那么茯苓到底该怎么种植呢?今天,止茶就结合自己老家的种植经验,简单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第一,选择合适的种植地块,并及时进行整理
在我们当地,一般会选择向阳的山坡,或者是平地作为种植地块。如果是坡地的话,坡度不应该超过20度以上。如果是平地的话一定要做好排水沟渠等水利设施建设。坡地的话,同样也要注意避免泥石流滑坡等影响产量的自然灾害。土壤尽量选择黄砂壤,用我们当地的方言说叫做黄泥土。麻沙土是不合适的,粘土也不合适。选择好地块之后,要及时整理,进行深耕翻土晾晒,杀灭残留的病虫害和细菌,并且将土壤中残留的石块、杂草、树根等杂物清理干净。
第二,及时准备栽培木料,适时培养菌种
在我们当地在被茯苓的时候,主要以松树为主要原料,***用的方法为干段木栽培技术。大坪山中生长最多的就是松树,将直径10厘米以上的松树砍倒,去枝去皮,放在露天环境下,自然晾干10~15天,用电锯将其锯成40~50厘米的木段备用。茯苓栽培是一般***用菌种的方式接种。菌种由专门的生产厂家制作提供,种植户需要多少就购买多少即可。菌种的培养主要是以小松末段、锯末和小麦等经过高温发酵,接上茯苓原种培养长出菌丝即可。
第三,***用科学方法接种,提高茯苓产量
茯苓接种一般分为春秋两季。春天主要是在清明到立夏之间,而秋季主要是在立秋前后。接种的方法有通过菌种方式接种和用新鲜茯苓作为***繁殖两种方式。在我们当地的生产过程中,通常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产量。在栽种前将整理过的地块挖开开窖,深度以20厘米左右为宜,宽度在40~50厘米左右,长度一般根据段木的长短而定。将段木放入窖内之后,可以在上端***用鲜茯苓个作为***来进行栽培,而段木下端则可以使用菌种栽培。
第四,加强茯苓栽培地块田间管理
正常来说,在茯苓栽培接种之后7~10天,就会长出白色的茯苓菌丝。这个时候必须到田间进行观察,如果发现菌情较差的话,要及时进行补缺。同时要注意观察是否存在病虫害的现象,尤其是白蚁。一旦出现的话,要及时用药物清除。同时,在1~2个月之后,如果茯苓生长露出表面,一定要及时培土。另外还要注意防止积水内涝,以免影响茯苓正常生长。
总之,在茯苓的栽培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掌握好关键技术,因地制宜***取适合当地种植环境的措施,来进行栽培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
茯苓,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是常用中药材之一,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等功能。茯苓主产于安徽、云南、湖北等地,那么如何种植茯苓?种植方法的的掌握,可是关系到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的,所以下面就将茯苓的种植方法介绍如下:
1、备料
茯苓和其他的药材种植有一定的区别,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本身就属于一宗兼性寄生菌,所以在种植之前就需要备好料,进行菌丝体的培育,这样才能正常的生长。茯苓菌它生长最有利的养分就是赖松木所以我们需要准备好赖松木,然后将其分节或做成树蔸用来备料,每节大概是一米左右的长度,去除树皮放到土地上,然后盖上草料即可。
2、茯苓栽种地的准备
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土壤以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选好地后,深翻时要除净杂物,有白蚁危害的地区需用杀白蚁药进行土壤消毒。等到接种前半个月左右还需进行一次深翻,这样可以彻底的清楚土壤中的杂质和虫害,保证茯苓的生长。
3.茯苓的接种栽种
在栽种前要准备好段木,以入冬之前松树还没有进入休眠期的松树段木为佳。可以使用边切边接的肉引法,引接到段木的切口的木引,或者是菌丝引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
4.茯苓的田间管理
接种后10天,菌丝已开始长入树桩内,这时应检查是否上菌,不上菌的要及时补接种。茯苓的主要虫害是白蚁,严重的往往将松木蛀空。防治方法:选场忌北向及无白蚁潜居的场地。发现白蚁为害,立即挖除蚁巢,或用亚砒酸、西维因等药物毒杀。螨类使用氯杀螨砜或洗衣粉(烷基苯磺酸钠),茯苓虱使用西维西水剂驱杀。
5、茯苓的采收
及时的***收也是很重要的,接种60天后开始结苓,随着茯苓的膨大,土壤出现裂缝,这时要及时加盖薄土保苓。9个月后,就可***挖了,挖时***大留小,覆上土再过4-5个月又可***挖一批,直径20厘米以上树蔸可***鲜苓7.5公斤左右,能连***2年。 ***收好的茯苓最好是堆放在室内避风处,用稻草盖严放置5-6天,然后摊开晾1-2天。
虽然茯苓种植的效益高,但是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广大的种植户要合理控制栽种面积,切不可盲目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