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三孩子缺乏学习动力的时候,家长会怎么样和孩子做思想工作?
初三的孩子正至青春叛逆期,生理变化会使孩子莫名其妙的烦躁,心里不安会让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不要和孩子谈学习的事,可以带孩子到大山里去爬山,走走停停,一直陪着孩子爬上去,要体会爬山的整个过程,鼓励孩子,爬上山顶。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会看得很远很远;放声大喊,会喊出心中所有的压抑。孩子得到了释放,他的心里会舒服多了。对父母的话就会不那么反感。
这时候,可以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试情况而定,能交流最好交流,不能交流,也不要紧,不要指望一挥而就,让孩子喜欢这次爬山,就够了。在适当的时候,再来爬山,再来山上“噢――”,不仅帮孩子舒缓了心情,而且慢慢的让孩子感受到站的高看得远。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风景不一样,只有站在山顶,才能想看哪看哪,才能一切尽收眼底。
人生就像爬山一样,学习就好比爬山的路,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层次越来越高,看到最美的人生风景。也许什么都不用说,靠自己他也能体会到。
不管用什么的方式,帮助孩子调节心情,不和孩子发生冲突,尽最大努力地包容孩子,度过了青春期这段时间,孩子就不会这么烦躁了。
学习能提高更好,不能提高不要强逼孩子,告诉孩子量力而行就好,孩子尽力了,家长就应该释然。强逼孩子只会使得其反,甚至会有不好的结果。
经常带孩子爬爬山,大海近也可以到海边去,到一个广阔的空间去,开阔眼界,释放自己,对孩子的身心都有好处。希望能帮到您!
家长俱乐部,关心孩子的成长
传统的方式:
一、说教,苦口婆心的劝,讲一堆烦人的大道理,结婚孩子会有一千一万的理由把你怼回去。
二、苦情戏,家长声泪俱下的告诉孩子,自己因为没读书带来的后果,因为孩子没有经历,也就体会不到。
我姑夫家的哥哥当年已经放弃学业,读书真是苦啊!姑夫二话不说带他到地里干活,第一天真是幸福啊,最起码没有写不完的作业,脑细胞也不用活动了。第二天有点腰酸背疼,但比起学习还是要轻松很多。第三天腿和胳膊像铅一样沉重,还像被人群殴一样疼。一个月后哥哥哭着要回学校。现在是我们当地***的公务员。实践改变了他对学习的认识,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
首先,孩子缺乏学习动力,肯定不是在初三这一年,之前就有,没有显现而已,用自己的全力来撑着,到了初三,有了自己更多的想法,对以往的方式,疲了、倦了,父母不理解了,老师不理解了,他更无处诉说了。显示出来的问题就是,平时父母跟孩子的沟通不太多,孩子表达不出来自己内心的困惑,因此得不到父母的帮助,知道需要努力而无能为力的苦,孩子自己承担着。
学习不是生命的唯一,一个人的状态才决定做任何事情的效果,先调整心情和状态,陪着孩子走过这一段时期,开心了,被理解了,学习,算啥?!
当然,这个过程,考验的是父母,需要学习的,也是父母!要学习的肯定很多,那也要一点点来,理解孩子的发育特点,学习沟通方式等等,慢慢一定会有改变,加油!
初三孩子正处在青春期,此时反叛心理特别严重,调整好家长与孩子关系比学习还重要,此时不要动辄就批评孩子,要有忍耐力,尽力避免与孩子发生***和冲突,然后再用心关心孩子学习,第一家长要及时和班主任沟通,找到突破口,二是要陪伴孩子学习,三是多关心孩子生活 ,四是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五是不要说些***话,如你看谁谁学习多好、多听话之类言语。总的来说忍耐、关爱,孩子会很快走出这个阶段的。
这个问题是一个难题。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因为这个问题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
孩子已经进入初三了还没有学习动力,想一下就解决让孩子有学习动力是很难的。我只能给你一些建议你先试试。
首先,你可不能惯着孩子。记住“孩子不是拿来惯的”。不管是谁只要是一个人都是不能惯的,只要你惯着他他就会依着你赖着你,根本就不会有奋斗前程的想法,又哪来动力呢?自己的孩子该打就得打,该骂就得骂,古语说得好“黄金棍下出好人”。
其次,你要有做思想工作的手段。自己的孩子该严的时候就得严该哄的时候就得哄,软硬兼施嘛。你要抽出合适的时间与孩子一起交流交流,比如与孩子一起游山玩水,在游山玩水散心的时候抓住机会给孩子灌输不奋斗就不能达到目的登上顶峰。不能任何事情都依赖你,让他明白离开你还有的只有他自己,要靠他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后,你要明白“穷则思变”。现在的孩子都养尊处优没有危机感,这样很多孩子都缺乏进取心。当家长给孩子创造十分优越的物质条件,让他感觉到优越感十足哪来进取心呢?我建议你在这个方面好好想想吧,是不是可以改变改变呢?
祝你的孩子学习进步!祝你们全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