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大棚补贴规定?
目前大棚补贴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基础设施补贴,比如大棚薄膜、框架等等,这类补贴可向当地农业局进行申请;
第二类为灌溉类补贴,比如大棚的灌溉设备、施肥器等等,这类补贴可向当地水利局进行申请。地区的不同以及大棚建设项目的不同,补贴价格也是有所差别,像暖棚的补贴数额为造价的50%左右,冷棚的补贴数额在造价的30%左右。
另外像一些特殊的园艺作物标准大棚园区项目,那么补贴就比较高了,每个项目补贴在50-100万元左右。
农业,种植,钢结构,大棚,基础,大,清包,什么,价?
按平米计算的清包工价格,没有按重量计算的清包工价格更科学。一般情况下钢结构制作和安装人工单价是以吨计的,轻钢厂房加工制作人工单价1200元/吨左右,安装单价400元左右;重钢厂房的单价相对轻钢会略低一些,一般低200元左右。
学种植技术去哪学?
学种植技术,建议到当地农校或当地较大型的大棚种植基地去学,也可加入当地组织的现代职业农民培训或农业合作社进行学习,若当地没有这些条件,则可到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或兰陵县等县市区的大棚蔬菜主产区去学习,这里学习效果很好。
大棚种植需要注册公司吗?
不需要
一般没有人办理这方面的营业执照,工商部门一般也不会去查,如果你的规模大,可以去办个蔬菜种植公司。福建属于南方,那里即使种大棚也不会是北方的冬暖式大棚。我就是山东寿光的。关于在温室内搞种植的技术之类的问题,你可以有时间去一趟寿光,每年的四月下旬举办蔬菜博览会,每年的五一都会有很多人去参观,洽谈业务的,你不妨也去看看。到蔬菜基地去看看,那里的种植规模确实很大!
被农业吹捧的智能温室,成本和利润究竟如何?
前言:智能温室是什么样温室?在温室行业中智能温室所指的就是连栋温室(连栋阳光板温室或连栋玻璃温室),不过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在连栋温室里面安装了不同的传感器,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相关的数据也能轻松的体现出来,从而实现了更为精确的控制种植环境。
智能温室建造类型
智能温室结构区别
智能温室主要类型有阳光板连栋温室和玻璃的连栋温室,两者相比较而言,玻璃的连栋温室的价格高于阳光板的连栋温室,这个主要是取决与他们材料。玻璃连栋温室骨架比阳光板的骨架要大一些,这个在实际当中有不小的区别。尤其是主立柱,这个取决大棚的整体支撑力。玻璃的平米重量比阳光板要大很多,一平米的阳光板的重量非常轻,玻璃就不一样了。
- 智能温室材料区别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骨架的组装区别并不大,主要覆盖材料的安装上,玻璃的安装方式上,首先玻璃的重量比较大,一个人基本很难操作,尤其是顶部的玻璃安装需求机械设备的配合。而阳光板的安装就不需要,重量比较轻,还不易碎。所以在整个温室材料和施工的难易程度上来讲,玻璃温室的价格要高于阳光板温室大约100元/平米。
智能温室主体体现在那些方便
智能温室的基本配置
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性来讲,大家一直都在说的智能温室,但其实并没有几个人真正理解智能温室的。在一般人眼中的智能温室就是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叫蔬菜大棚,就这么简单的定义。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的。智能温室在现在的定义中就是利用温室内的各种传感器对大棚内种植环境的监测,然后我们通过这些数据,通过大棚配置的可以改变种植条件的设备,如风机湿帘、外遮阳、补光灯等设备,温室的温度过高,我可以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自动或手动的方式开始风机湿帘、外遮阳等设备给温室降温,一直到适合生长的温度。
智能温室传感器
农业物联网的进入智能温室,是温室生产的一个新趋势。现在的农业物联网系统虽然只是简单是温室数据的监测、统计,也是只是单纯的控制温室内的设备。温室内的灌溉系统也是通过对土壤的湿度来确定的,这个已经非常容易的实现了。相信不久将来实现对温室内植物病虫害的预警,产品生长的追溯功能,对于每个农产品都可以进行追溯,从育苗到成熟采摘,都可以看到。
智能温室种植成本和利润
在实际当地中,智能温室主要在育苗方便比较大。在我国的蔬菜产区主要的温室还是日光温室,作为蔬菜生产的主力。对于智能温室来讲,主要的应用在农业示范园区、科研单位比较多一些。在温室育苗中,它的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也就是我们说的育苗工厂。
总之,智能温室在我国发展的趋势还是比较好的,阻碍发展的原因就是智能温室价格问题。如果种植普通的蔬菜,可能10年都不会收回建筑的成本,所以普通的菜农或广大的蔬菜种植户基本是不会选择建设这样的智能温室的。
随着智能农业的发展,智能温室逐渐增多,给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与传统的人工控制相比,智能控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相对恒定的控制温室环境。对于环境要求较高的作物,也可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生产损失。
1、经济效益分析。建设1座面积1亩的温室大棚,按年产蔬菜1万斤,平均每斤2元计算,年产值为2万元,去除生产成本年纯收入可达1.3万元以上,100座蔬菜大棚年纯收入可达13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社会效益分析。通过蔬菜大棚建设,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城郊型和城镇园区特色农业的又快又好发展,为指导和引导全镇乃至全县的农业建设和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初步估计,可带动**村人均增收1700元,社会效益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