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是怎么养殖的?
蛙类养殖一般分为室内和室外养殖,其中室内养殖的主要方式是封闭式恒温养殖,室外养殖则主要是***用露天的散养方式。
室内恒温养殖的步骤如下:
1. 建池:选址很重要,池塘应选择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环境安静的地方,面积不宜过大,以1000 m²以内为宜。池塘底部应平整,坡度不宜过大。池塘应配有足够的进排水口,进水口应在池塘底部,排水口在池塘顶部,保持水位在一定高度。
2. 铺砖:在池塘底部铺一层底砖,可增加排水量。
3. 消毒:池塘建成后,应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一般可***用生石灰消毒法,每立方米水体使用生石灰20-30克。消毒后要将池塘注满水,并排放2-3天,待水质清澈后可养殖。
4. 放蛙:在选择好蛙种后,将蛙种放入池塘中,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每平方米可放50-100只。在投放蛙种前,应进行蛙种检查,避免病蛙进入池塘。
室外散养方式则主要是以蛙池的形式进行养殖,具体步骤如下:
1. 搭建蛙池:在选择好蛙池后,应搭建蛙池。蛙池的大小、形状因养殖品种而异,一般蛙池的面积为10-20 m²,深度为0.6-1.2米。蛙池池底为水泥浇筑,池壁用砖砌成,池壁外侧涂上防水涂料,避免蛙池积水。
2. 放蛙:蛙种入池前,应进行蛙种检查,避免病蛙入池。将健康的蛙种放入蛙池中,密度不宜过大,每平方米可放15-30只。
3. 管理:在蛙池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蛙池水质的管理,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同时,要注意蛙种的投食,一般投食量为蛙体重的1%左右。定期对蛙池进行清理,清除杂草,减少蛙种之间的争斗。
总之,养殖蛙类需要耐心和细心的管理,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卫生和蛙种健康,以保证养殖的成功率。
青蛙的养殖方法?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除了要靠近水源,保持潮湿之外,对于场地的建设要求就是便于青蛙的排便以及干净卫生,以方便今后的管理,建议做到控制每个池塘的宽度达到三米左右而且中间要留出一定的地方用来巡视和喂养。此外,青蛙较为好动,因此还需要做到一定的防逃措施。
二、喂养
青蛙本身是非常脆弱的,尤其是在幼年期的青蛙,因此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看的话,最初的幼蛙饲养可以喂养一些大豆掺杂的鱼粉进行喂养,可以促进优化的成长。需要注意的是,若在蝌蚪期间,需要在人工***卵养育孵化的第四天开始进行人工投饵,经过一段时间培育之后,可以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
若到了成蛙阶段,此时摄食量需求较大,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三、日常管理
在上述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需要进行青蛙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这一阶段的工作是最为繁琐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后期青蛙的产量。
1、 稻田养蛙 稻田养蛙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肥力偏差的稻田。四周要设围墙,墙内壁抹光滑,防止青蛙逃逸。水深10-20厘米,稻田的进出水口设置闸网,以拦阻蝌蚪外逸。在田中另设孵化池,池上设网,以防来自空中的敌害。
2、大型养殖场的设计 养殖池要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清洁、水温适宜、没有污染的地方修建。养殖池的围墙以网类、水泥板、塑胶板或砖砌均可。***墙的基部埋入地下约15-20厘米,墙里面需再用尼龙网围一层,以防青蛙撞伤,同时对外来蛇、鼠也有防御作用。养殖声的上方应用网围起,以防鸟类的侵害。池底一般以泥土为宜,以利青蛙入土越冬。
3、 根据青蛙不同发育期的需要,在大养殖池里要建有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及成蛙池。
4、 产卵池:有中央池和沟畦池两种。中央产卵池的墙壁以水泥板、网类或砖砌均可。高90厘米,设在大池在中央,面积按需要而定。陆地面积占三分之一,其上放掩蔽物,如木板或稻草,并种花草或设葡萄架,以遮荫。50平方米的产卵池可放种蛙35-40公斤。 沟畦池是以宽8.4米、长10米、高1.1米为一间接的产卵池。池里挖平行沟畦,相间120厘米,沟里放水,水深10-15厘米。畦上每隔30厘米放置一块掩蔽木板,木板高9厘米,长、宽各70厘米,板上覆盖稻草,使之阴暗凉爽。板缘下方的地面,挖一浅沟,使种蛙进入栖息。中央产卵池及沟畦产卵池均先铺下细目网,产卵后,将网连卵块一起提起,移至孵化池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