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地方种植标准?
一、光照与中药村
光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药材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光照,但药材品种不同,对光照的强弱、照射时间长短需求也不同。
1、喜光植物。以称阳性植物,这类药材要栽培在向阳的坡地或无遮挡的田地,阴蔽地区不能种植。如:栝楼、丝瓜等。
2、喜阴植物。又称阴性植物,栽培这些药材,需人工遮荫或荫蔽处。如:黄连、三七等。
二、温度与中药材
按药材对温度适应范围一般分为四种。
1、冷凉型。喜常年低温、夏季凉爽,无高温环境。如:黄连、人参。
2、温带型。生产期喜温暖气候,耐寒、耐热能力都较强,分布范围广。如:桔梗、防风等。
3、亚热带型。喜温暖而无寒冷气候环境,可耐受短时间的低温。***取一定措施可在温暖地带栽培。如:生姜、枳壳等。
4、热带型。喜高温,怕霜冻,遇寒易死亡。如:穿心莲、肉桂等。
引种栽培中药材时了解产地、气候条件及药材对温度的适应情况,对于决定是否引种及引种后如何创造条件,满足药材对温度要求,合理安排生产季节,使其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水份与中药材
水份对植物的自下而上具有重要意义,水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份。
土壤水份多,通气性差,有效成份减少,植株根部缺氧,造成生长不良,一些根茎类药材易传染根腐病、菌核病等。土壤水份少,既不能满足植株正常生理所需求水份而导致枯萎,又可加快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造成养料不足。
1基地信息搜集:生产技术部门根据基地的发展规划,查找信息,对有中药材种植历及经验并建立基本的地方的情况进行搜索,以及进行现场勘察。
2用地规划。确定选择基地未来5至l0年内是作为农业用地,非城镇或工业区用地等。污染源,周围无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及生活污染及交通污染等。
有机药材种植方法?
1、一二年生及全草类药材,苗期应多施氮肥,促茎叶生长,中、后期追施磷、钾肥;
2、多年生及根和地下茎类药材,整地时要施足有机肥,生长期需追三次肥,第一次在春季萌发后,第二次在花芽分化期,第三次在花后果前,冬季进入休眠前还要重施越冬肥。
需要育苗的药材,在播种前整地时,按每平方米/2公斤生物有机肥的量均匀撒施,施后翻耕播种。
移栽的药材植物,在移栽时施用,可***用穴施或撒施。
三黄种植新技术和管理?
1、栽培基质
三黄菌是寄生菌,主要依靠植物的营养进行生长,养殖三黄菌时,需要在每年冬季时期,将杨树、柞树、桦树、桑树等阔叶树中砍伐成木段,因为此时是树木的休眠期,其营养最为充足,有利于三黄菌旺盛生长。
2、接种方法
种植三黄菌时,需要将切开的木段放入到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吸收足够的水分,再将木段装入高压灭菌袋中进行高压灭菌,消灭木材里的病菌和害虫,然后即可选择优良且无病害的三黄菌种接种至木段里。
3、适宜环境
养殖三黄菌时,需要将其放置在能够调节温度的恒温室中,并且要将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促进三黄菌快速发菌,而且三黄菌不耐强光直射,需要保证室内黑暗,避免木段上长有杂菌。
4、移栽方法
移栽三黄菌时,需要在排灌方便且地势平坦的地方建立养殖场所,再在养殖场所上搭建塑料大棚,然后向四周喷洒生石灰进行消毒,最后即可将长满菌丝的木段放置在养殖场所里,促进三黄菌快速出菇。
管理技术
桑黄是喜温型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较高的温度。菌丝生长温度以24~28℃为最佳,子实体在18~26℃之间长势最好。
1.发菌阶段:发菌期间,培养室内保持22~28℃,空气相对湿度要求50%~60%,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动一次,当菌丝体发满2/3时,移入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用手轻轻一提,留一点缝隙。棚内以散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一般经25~32天左右,菌丝便可长满料袋。个别料袋菌丝发育不匀,可挑出单放。
2.出黄管理:当菌丝长满后,可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分硬币大小的圆形口,以利出黄。出黄时棚温保持在18~26℃,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向墙壁四周及空间喷水3~4次。每天上午8时以前及下午4时以后打开门及通风口换气,气温低时在中午12时至下午2时通风换气。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菌盖,要增加喷水保湿,气温过高要喷水控温。通风不良易出畸形桑黄,出现畸芽要及时割掉。当菌盖颜色由白变浅黄再变成黄褐色,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边缘变黄,菌盖开始革质化,背面弹射出黄褐色的雾状型孢子时,表明桑黄子实体已成熟,即可及时采收(从割口到***收一般需5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