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高密度养殖新技术?
将养殖盒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排列形成一个立体养殖系统,每层两排,每排20个单体养殖盒,共8层包括320个养殖盒。相邻两个养殖系统之间设置1.5米宽的通道,以便进行养殖管理。共建立6 组养殖系统(外加80个养殖单元),可一次性养殖2000只青蟹。
青蟹的养殖技术管理措施有哪些呢?
1.蟹苗来源有天然捕捞的苗种和人工培育的苗种,以天然苗种为主。自然海区苗种4~11月均有,夏季苗发汛期5月初~7月底,秋季苗发汛期8月中下旬~10月底。人工培育的苗一般在5~6月份。
2.质量要求人工培育的苗种大部分稚蟹变态为C4期后,规格5000只/千克以下,壳硬、色青、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无伤、反应灵敏、活力强,甲壳宽10毫米。
3.苗种要选择浙江一带尤其是三门湾青蟹,具有“金爪绯钳、青背黄肚”鲜明特征,肉质细嫩、鲜美、有点甜。该蟹苗螯钳饱满,螯黄钳红,呈椭圆形,甲壳青绿且有光泽;而广东福建等南方青蟹苗则螯钳尖长,呈暗红色、长方形,甲壳缺少光泽且有花斑。一方面南方青蟹苗不适宜江浙一带养殖,尤其是冬季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无***常越冬;另一方面该蟹养成品质不如浙江本地青蟹。
4.苗种放养前一定要严格进行药物浸泡处理,杀灭体表病菌。可以用5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溶液来浸泡苗种15分钟,或用纯淡水浸泡15~30分钟,该场青蟹放养密度控制在4.5只/平方米。
定期巡视池塘可以及时了解青蟹的进食活动情况,以及观察水质的变化,每天早晚各巡查一次。检查水池的情况,进出水口
,防逃设备,以及青蟹各个方面的生长状况等。要定时查看天气预报,在各种天气突变之前做好一切准备,特别是在下了雨之后要及时换水。因为下雨之后池水的变化是对青蟹会有潜在的威胁的,蟹是养殖项目中最会出逃的动物,一定要防止它在养殖过程中出逃。
如何养殖青蟹?
1、首先选在周边无工农业生产、无农药、无生活污水的地方养殖,并建一个长50米,宽30米,高1.5米的水泥池。
2、然后选用躯体完整、壳硬的蟹苗放入池中,一般一亩地投放1000-200只。喂食时食物以小鱼、小虾、鱼粉、大豆粉等为主,投喂量在体重的30%左右。
3、最后注意水质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即可。
1、定期巡塘
在饲养青蟹的过程中,要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检查水池的情况、进出水口、防逃设备以及青蟹生长状况,发现有洞口要进行修补,并且还要定时查看天气预报,以免温度突降影响青蟹生长。
2、水质清洁
想要让青蟹健康生长,需要保持良好的水质,下雨后要及时进行换水,天气炎热时每隔半个月要给青蟹换一次水,并且要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防止青蟹缺氧死亡。
3、饲料管理
青蟹是肉食性的动物,主要以动物内脏、小鱼小虾、田螺贝壳等为食,有利于青蟹的肉质更加鲜嫩,但除了动物性饲料以外,还要给青蟹提供蔬菜、水草等。
4、越冬措施
青蟹不适宜在低温环境中生长,冬季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要增加池塘水位,提高池水温度,并且要停止给青蟹喂食,等到天气回暖后再投食。
1、蟹苗选择
青蟹苗应选择体壮壳硬,甲壳呈青绿色,规格整齐,躯体完整无损伤,十足齐全,且反应灵敏,活力强,爬行迅速,无病变的健康苗。
2、场地选择
青蟹适宜在水质清澈、无污染的环境下生长,所以选地时,尽量选在周边无工农业生产、无农药、无生活污水的地方养殖。选好地后,建一个长50米,宽30米,高1.5米的水泥池,然后在里面放一些碎瓦片,人造一些洞穴,放入50cm高的水,周围用防护网围起来即可。
3、防逃设施
养殖池子的堤坝四周内侧必须做好防逃围栏,一般可用水泥薄板、竹篱笆、硬塑料片等材料制作,防逃高度应高出池内最高水位面50厘米以上。
4、投放蟹苗
一般一亩地投放1000-200只蟹苗最好,切勿太多,以免后期长大了互相残杀。
5、养殖管理技术
(1)饲料投喂:每天清晨或傍晚时,投喂适量的小鱼、小虾、鱼粉、大豆粉等,且投喂量在体重的30%即可,每次投喂时,清晨少喂些,傍晚多喂些,且饲喂期间,要时刻观察水温、蟹的活跃状态等,若发现不适要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2)水质要求:青蟹适宜在水质清澈,溶氧量在3mg/l,ph在7.8-8.5的环境下生长,所以要每隔3-5天换一次水,且每次换水时换全池的1/5-1/3,若是含氧量不够就要放一台小功率增氧机,若水的盐度过高或过低,就要及时换水,以为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各巡查1次池子,检查青蟹的生长情况、水池的情况、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是否正常的运转。也要检查防逃措施是否完好无损,如果有破损需要及时修补好。
(4)病虫害防治:青蟹生长期间,会发生纤毛虫病、蜕壳不遂症、黄斑病、黄水病、鼠害、蛇害等病虫害,所以要做好防治措施,对于已发病虫害的,要及时对症下药防治。
(5)越冬管理:青蟹在过冬前,可适当降低池塘中的水位,以便青蟹挖洞准备过冬。当气温开始降低时可以适当的增加水位,提高水温,以免青蟹被冻伤。当温度低于10℃时,此时不用投食,待气温逐渐回升后便慢慢投食,为它补充过冬所损失的营养。